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平定扬州(102)(2 / 2)
可如果这一切都是周瑜在指挥的话,那第二种可能性反而更大,为何刘澜会如此认为,道理很简单,因为孙策并非自作聪明之辈,他可想不到用计中计的方式来蒙蔽自己,而周瑜则是这类人,就像是在下将旗,他能看到后三步,也知道刘澜同样能看到后三步,所以他敢肯定自己一定会发现猫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第一计划,刘澜当然会瞧出这里面的问题,所以他只能采取第二计划,就是建立在刘澜发觉了九江军在刻意勾引他们,这个时候刘澜会做什么,离开又或者继续追击。
那么不管他们怎么选择,都有可能上当,如果不再追击,那孙策就和九江军就会彻底摆脱危险,因为孙策已经相信他们并非九江主力,可如果继续追击,那就继续带着他们兜圈子,除非秣陵军能追上来,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希望渺茫。
“但是孙策敢冒这个险吗?如果三场当真就在江东军中,那他这可是拿自己的性命在赌,关键是我们未必会上当,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吧,孙策会听周瑜吗?其帐下将领文士敢以此做赌吗?”杜普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这事发生在主公身上,那肯定会被立即否决,绝对不可能成行,而在九江军中,难道他们就真敢这么做?
“这个不好说,但如果孙策信任周瑜,那么他就一定会同意。”对孙策和周瑜的关系,刘澜当然比他们更加清楚,两人四人名为主臣,但却是多年的义兄弟,所以孙策对周瑜可以说是信赖有加,如果这个时候周瑜说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安全的机会,我想孙策会选择信任他的。
杜普看上去很难理解,因为他跟着自己时间久,清楚自己的作风,不管是徐庶还是陈宫又或者是张昭以及关羽,他们的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在刘澜的手上,也就是说啊自己的想法才是关键,而他更不会因为你是谋主就无条件的选择信任,而这则是他与孙策的区别,所以当他听到自己说的那番话后,才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难道其他诸侯那里谋主和心腹重臣的建议分量这么重吗?
那是当然,曹操可能忽视郭嘉和荀彧的建议吗?袁绍会忽视沮授和田丰的策略吗,都不会,因为他们直接彼此信任,互相成就。在后世刘澜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但真到了汉末,却忽然发现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如果不是今天说了起来,而且还是同时说起这四大谋主,刘澜可能再也不会想起当年的那份好奇心了。
说是好奇心,其实就是少年时对三国痴迷,而当时他很想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假如田丰和沮授不死,并且为曹操效力,那么两人的历史地位会因此而变高吗,很难的一道题,让当时的刘澜沉默了很久。
虽然游戏里他们二人的数据远远无法与郭嘉荀彧相提并论,可有一件事刘澜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不管是后世还是当下一直在找寻着答案,那就是沮授与田丰二人的能耐与郭嘉荀彧比到底是强还是弱。
在当时看起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很简单,当然是郭嘉和荀彧,可仔细去想的话,又发现可能事实的真相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为何这样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最初郭嘉荀彧在冀州与二人的竞争中落败了之后才前往曹操处。
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他二人根本就没有被袁绍看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很简单了,袁绍无识人之能,可关键是如果袁绍当真一无是处,那么他又重用了沮授和田丰,而不是继续重用逄纪许攸。
这说明袁绍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不堪,最少他还是有着识别人才的能耐的,所以刘澜在后世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冀州时期的荀彧和郭嘉远远无法与沮授、田丰媲美,因为他们被袁绍放弃,或者说他们的能力压根就不被袁绍所看重,在冀州没有出头之日的二人这才选择了投靠一个实力一般有没有多少人才的曹操,这感觉与诸葛亮选择刘备多少有点相似,但又有些许不同,最少诸葛亮并没有先前往许都出仕,而郭嘉荀彧则是在碰壁之后才选择了曹操。
诸葛亮选择刘备,显然是他的第一选择,而荀彧和郭嘉选择曹操,则皆是第二选择,因为在第一选择处没有机会,才退而求其次,正是这样的一个分析,让刘澜认为荀彧和田丰的实力可能并没有像游戏里那么不堪。
但有些时候,胜者为王,所以田丰和沮授就算真有能耐也只能居于人后,可问题是袁绍如果当真按照二人的建议去用兵对付曹操的话,虽然时间会长一些,但最后的胜利者,却一点会是袁绍,因为曹操拖不起,而袁绍速战速决的方案又正好落入曹操下怀,就这样荀彧和郭嘉完成了逆袭。
两人为自己争了一口气,但这并不能证明没有重用荀彧和郭嘉是袁绍当初走眼了,只能说他们遇到了真正适合的人,如果袁绍也能像曹操那样听取谋主们的建议,而不是刚愎自用的话,可能结果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可此时的袁绍如官渡时期的曹操,一连串的胜利早已让他们变得目空一切,巨大的优势更是让他无所顾忌,所以官渡之败袁绍与其是败给了曹操不说说是败给了自己,而赤壁之战道理亦然,曹操说郭嘉能劝他,只怕当时的情况下,郭嘉也难劝阻,曹操更多只是在失败后发出的感慨,因为这肯定是不会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