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徐州之战(119)(2 / 2)
外戚势力庞大时,借助宦官消灭外戚,宦官势力庞大时,借助外戚与氏族,可以说正是这三方势力保证了东汉朝两百年的天下,假如不是董卓杀奔雒阳,一举捣毁了宦官和外戚这两大势力的话,东汉朝亡不了。
而现在刘澜有了开源的想法,就等着逐步实现了,而节流的事情刘澜则彻底交给了内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裁军,但就是这样,还不让内阁满意,不过刘澜但世界内只能拖着内阁了。
而他现在更多的还是关注着这一次袁绍的平原之行,虽然和陈宫以及达成了默契,但是就陈宫而言,其实局势应该还有危急,因为他在做出留守沛县的决定之后,并对袁绍此行的目的进行了分析。
虽然一切都是他的猜测,但是他怀疑,袁绍前往平原更像是一个引子,把所有人尤其是主公的目光吸引到平原,而在暗中,他就有机会做一些其它一些他不想让外界所知晓的事情,至于是什么事情,他可就不敢胡言乱语了,毕竟这一切都只是他的猜测。
刘澜对陈宫的了解并不深,如果张辽在这里,那么他就绝对会提醒刘澜一点要小心袁绍另有目的,可是现在则不会有这样一个人出现来提醒刘澜,其实陈宫不敢多言很好理解,毕竟这事说中了,对他来说没多大的意义,可要是没说中,那在刘澜心目中可就会有些许瑕疵。
这种事情,也许平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表现,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他就会出现在刘澜的心中,会让他觉得自己也有失算的时候,这种情况曾经发生在吕布身上,也许刘澜与吕布不是一类人,但是吃一亏长一智的陈宫当然学聪明了。
只是假设和猜测,不再向当初对吕布时拍着胸口保证,结果事与愿违,这种事情,谁也不是天上的神仙,只能从最大的可能来推断,可有些时候偏偏事与愿违,如果当初陈宫能够更委婉一些,他的地位和他每一句话的分量那么一定不会减分毫,那么在兖州之战的后期也许还有一搏的可能。
所以他从此之后只会进行提醒,但绝不会把话说满,不然如果以他以前的性子,只怕一早就破口而出,把袁绍必然是在暗中调动部队的事情说出来,最后的结局会如何,谁知道,她又不是袁绍肚子里的蛔虫,又如何能知道他的真实目的,最多只是觉得这个可能性最大罢了,不然袁绍这么大张旗鼓的为了什么?
但刘澜终归不是吕布,陈宫这一番话无疑提醒了他,声东击西,这事他在南下秣陵的时候可是同样使用过,甚至比他袁绍还有真,当时他可是直接调动了上万农夫运着粮食以及派遣了许褚带着部队开赴青州,正是这样的调动,才能够骗过了所有人,安全抵达秣陵,杀了孙策一个措手不及,若非如此,秣陵之战也不会那么快就结束。
“公台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我。”其实有些道理很容易得出答案,只要换个角度就行,如果他是袁绍的话,那么现在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肯定不是这么明目张胆的告诉所有人他现身平原了,既然要出兵,那么一定是在暗中部署,属于绝对隐秘的事情,又怎么像他现在这样好像恨不得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即将南下攻打徐州了?
这不符合常理,就算现在自己与曹操僵持与沛县,袁绍也没傻到还没出兵就公之于众,他一定另有目的,而这个目的,显然就是要让自己认为他和他的冀州军主力现在还在平原呢,徐州在一个月内是安全的,可是如果他真的按照这个袁绍希望他出现的判断做出一些部署的话,那么势必就会落入到他的计划之中,那么从一开始刘澜就进入到了袁绍的圈套之中,正在被他牵着鼻子走。
袁绍身边有这样能耐的人不在少数,所以给他提出这样的建议也绝非没有可能,所以去猜袁绍到底会用什么手段出兵徐州,其实不会有什么收获,人家都已经现身平原了,所有目光都注意着平原,就说明冀州军十有八九已经南下了,所以与其纠结冀州军是否已经南下,刘澜更想知道这位对手是谁?
曹军在冀州之战的时候,田丰让刘澜无比被动,吃尽了苦头,而这一回,如果不是陈宫提醒他的话,等他部署完毕,只怕琅琊已经在袁绍的掌控之下了:“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不管冀州军是否已经南下,摄山营必须尽快调往琅琊!”
陈宫点了点头,而一旁的单子春却突然插话,道:“何以见得袁绍一定会攻琅琊呢,如果他从城阳郡直奔徐州而来的话,那不就危险了?”
“不会的,直奔徐州城,深入徐州,袁绍不敢,现在的情况冀州军来的部队最多只有半数,五万人再加上在平原的部队,八万人,这八万人看起来很多,可如果直奔徐州的话,袁绍就必须要冒着类似吕布的危局,就算成功,可如今徐州早已不似当年,我们已经迁移了郡治,家眷粮秣都不在徐州,其战略意义早不如当初,袁绍就算拿下徐州城,也起不到当初吕布奔袭徐州城的意义,反而还会成为我们的目标,到那个时候琅琊军一旦回援,再加上我们在沛县的主力部队,到时候冀州军可能就会陷入到粮秣夹击的处境之中,这对我们来说反倒是一举多得,可对他来说,却是最为愚蠢的决定,所以袁绍是不会冒这样的险的。</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