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徐州之战(33)(2 / 2)
而兵阴阳家的张勋,说实话他是很会利用天时地利,甚至以鬼神为助力,但是在对关张赵三人,劣势差的太悬殊了。
不是张勋不够优秀,而是他所掌握的这些,关张赵都明白,而关张赵所明白的一些士兵的需求,尤其是心理变化,则是他所无法拟,这是他的缺陷,毕竟他一出仕,便是以领兵将领出现在士人面前,没当过士兵,又怎么可能做到与士兵同甘苦?做不到这最基本的一点,又如何能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并让他们效死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
杀得人多,死的人也多。
每一名将领都会有一套自己驱使士兵的办法,并且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赴死,而且还都是心甘情愿的去赴死,这可那些用金银爵位甚至是背后执法队逼着更有效果,试问这样的人做不万户侯,岂不是大大的不公?
“启禀将军,长史没有什么叮嘱了。”
“酒。”张勋微微一笑,摆手朝帐外喊道。
亲兵很快抬来酒瓿,为信使倒酒,信使连忙施礼:“多谢将军”
“喝吧,一路辛苦你了。”
信使等着张勋端起酒樽才敢去端,张勋发现了他这迟迟不敢喝的举动之后,挥手示意:“行军之,我不方便饮酒了,你自饮自酌吧。”
“诺。”张勋矮几之迟迟没有出现酒樽,而亲兵也完全没有给他准备酒樽的意思,这一点已经很明显张勋不会喝酒了,所以他这一番表现,其实等着张勋这样的表态,在他表态过后,才端起酒樽,满饮杯美酒。
张勋一直暗观察着信使,他的表现很自然,虽然有些狡猾,但说白了只是谨慎的表现罢了,和他的主子杨弘一样,对于杨弘,说实话曾经张勋真是没什么好感,这倒不是因为他是并非寿春原老,而是因为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可以阿谀奉承到那么无耻的程度,让人觉得不齿,这样得居高位,寿春下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骂他佞臣,恨不得吞他肉食他骨,其实一点也不意外,但是这人虽然做事情很是没有底线,可是在一些大事面前,他还是有些见地的,如他在第一次徐州之战到现在,他的一些建议,是真的好,前两次徐州之战来说,尤其是在最后的结果出现后,仔细去回想杨弘的那些建议,如果不是那些与他唱反调的人一力反对,而是按照他的建议按部班的走,寿春不会有今天。
其实两次徐州之战过后的复盘,他都有,每一次都哀叹惋惜,为何主公没有听从杨弘的建议,不然他们哪里会败?
不得不说,自古大奸者必有大智,如果前两次大家都能抛开成见的话,那么现在的局势还真不好说。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假如当初主公听从了杨弘的建议在刘澜入主徐州的当口出兵徐州的话,现在他们何止会是这个样子,整个扬州再加徐州,足以让他们再一次与曹操对垒争夺原,最不济也是坐拥青州,大举进攻冀州吧?
可惜啊可惜,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张勋其实很想放弃以往对杨弘的成见,或者说已经完全放弃,他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以往,也开始认真考虑杨弘的一些建议,当然因为心的些许芥蒂,他不会全盘听从,但只要是可取的,他是不会介意的。
这是张勋,也是他唯一与纪灵的不同之处,其实说白了寿春内部的势力纷争还是过多了,甚至冀州还多,冀州毕竟只是人相轻而相争,而寿春则是武都在争,而且还是你死我活的那种,都把对付恨透了,几乎是打死不相往来,这要是有外部因素,还能稍微团结一下,如果没有外部的因素,早乱成一锅粥了。
可以说,现在寿春的内部,其实在经过三次徐州之战,正在往空前团结的情况下发展,当然这都是刘澜这个外部因素逼迫和碾压下的结果,只要外因不在,很快又会争斗起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团结是必然的。
可以想象,他们都能和血海深仇的曹操团结,内部这点恩怨还有什么不可化解的。
杨弘轻轻一笑,道:“你留我这里休息一日,每日再启程回费县吧,亲笔信我不回了,你只需回去告诉杨长史,说一切我张勋都已经知晓了,让他放心,至于他的建议嘛,我会充分考虑的,不过不会全盘接受,这是从大局考虑,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过至于别的事情,我会小心提防的,至于他的猜测,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希望他能够去信主公,让主公先知晓了,过后他该如何处置,我相信主公会做出明智的决断,而不是杨长史自己做主,将主公蒙在鼓里,这只会让杨长史的处境变得更为凶险,得不偿失。”
正在喝酒的信使略略一怔,连忙放下酒樽,欠身拱手,道:“卑职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