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天子信玺(2 / 2)
以两人的交情袁绍本自然认为曹操出列是要声援他,脸颊挂着微笑。静候曹操一番高论,可这番高论却让袁绍脸颊笑容一点点变得僵硬,到最后更变得难看,乃至于大怒。
“够了!”袁绍奋袂而起,愤怒之色一览无余,可他的修养,一直以来的制怒。甚至是多年的情谊还是让他按捺住了心头怒火,从袖中掏出一物,乃高声道:“此乃天命尔!”
众人看去,只见袁绍手中捧着一方印玺,盏口大小,玉质、螭龙虎纽,大惊失色,甚至是刘澜,盖因袁绍手中之物不是凡品,实乃皇帝信玺。
难道孙坚找到的玉玺被袁绍夺去了?如果刘澜初到汉末,他一定会如此认为,其实不然,汉代天子有印玺七枚,世代相传(也就是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帝天子印章,他后面的10余皇帝包括王莽、刘玄会一直用下去,直到西汉覆灭东汉建立),其中有一枚玉印,也就是始皇取材于“和氏璧”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注,曾经看到过另一种说法,很久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书中说的是‘受命于天,既受永康’。
此玉玺乃国之重器,只做传国之用。若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而传国玉玺却在何进、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时失踪,是以如今天子只有六方印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随着时代变迁,玺字逐步被印字取代,但因古代尊卑有别,蔡邕就曾在《独断》记载,天子之印仍独称为玺,玉质,螭龙虎纽。而百官与一些百姓打造的私印则被统称为印,且不能以玉打造,不然那就是逾越,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
天子六印造型相似,只是印文不同,而印文不同乃为分别印玺各自不同的功用,如:
皇帝行玺就是用以封印一般的诏书,如拜三公以下官。
皇帝之玺用以封印下达给诸侯王的诏书,也用来征发郡国兵。
皇帝信玺用以封印征召大臣的诏书,一般的发兵诏书也使用此玺。
天子之玺用以用以封印赐匈奴单于等外国首领的诏书。
天子行玺用以用以封印封侯外国或者对其首领有所征召的诏书。
天子信玺用以封印征发外国兵或者事天地鬼神所作的诏书。
曹操看到袁绍手中之物,冷笑一声回到了座位弯身落座,天子七枚印玺,相对来说只有皇帝玉玺才是国家之玺,象征皇权,其它六玺更像是皇帝私印,袁绍以皇帝私印而大言不惭说天命,岂不可笑?
而且天子六印绝没有袁绍表现的那么尊贵,东汉十二帝,除传国玺妥善保存之外,其余六方玉玺都会随着新天子登基更替,而将前朝六印销毁不用,而新造六玺印文内容更必须要经过皇帝亲自审定,中间会涉及到印文内容的更改以示与前任皇帝有所不同,如果袁绍手中乃是传国之玺,那他说天命,曹操无从反驳,可他却拿着皇帝信玺说天命,如果被董卓知晓了,他只要胁迫天子再造一方皇帝信玺就好了,而那时袁绍手中的皇帝信玺便只是一块玉,再无他用!
曹操一笑了之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皇帝信玺确实没用,可如果另立新君,那就有用了,合法权最终还在于谁能找到传国玉玺,谁就是合法,那手中掌握的天子六玺便成了真玺,反之则是私刻,没人会认同。
曹操刺耳的笑声使袁绍面色一脸数变,原本是想希望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帮衬自己,不想他却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立新君,在曹操落座一刻,盯着他的眼中恶毒更浓,不过曹操却没有察觉到,他正垂首落座呢。
袁绍在主位之上咬牙切齿。
神仙打架,一众诸侯看看热闹就好,参与的话谁都不愿意,而刘澜呢,则一直保持着沉默,狡诈之徒爱自作聪明,他现在真的很想看看袁绍这出戏经过曹操这么一搅和又该怎么唱下去。。
袁绍现在哪顾得上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只顾着恶狠狠望向曹操,落在旁人眼中,自然是恨他入骨髓,可只有袁绍心中最清楚,他这不是恨,而是冤,怨愤曹操没有在关键时刻替他说话。
曹操发觉了袁绍投来的眼神,立时闭目养神,这是他的底线所在,不管袁绍和他的交情多深,他都不会帮亲,他的性格,不管遇到何事,只要触碰到他的底线,那他永远会站在真理这边就算那人是他的发小,甚至是他的亲人也一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袁绍头疼的人可不只有曹操一位,还有他那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此刻出阶而来,看到他冷笑的样子,心中立时咯噔一下,他知道真正的麻烦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