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祸不单行遇大旱,了尘李逵见李鬼(2 / 2)
了尘一连好多天都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对着外面的灾情不闻不问。
了尘感觉到了自己可能无意之不要太多。国师有几名弟子,他们又岂会不知?
“师公,师公,是不是师叔他们来苏州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去见见他们?”朱载墲也听到了消息,兴冲冲地赶来问了尘道。
“没来!”了尘肯定地答道。
“啊!那些人不都说是师公您的亲传弟子来苏州帮忙祈雨吗?怎么会不是?”朱载墲张大了嘴巴惊讶地道。旋即又明悟了了似地,挥了挥小拳头,一脸愤慨地道:“哦!我知道了,肯定是有人接着师公的名气行骗,是不是?”
了尘笑了,摸了摸朱载墲的小脑袋道:“载墲真聪明!过两日,我们去苏州,看看你那位冒牌“师叔”如何祈雨好不好?”
能跟着师公出去看热闹,朱载墲哪有不好的?当即兴奋地点了点头问道:“馨妹妹(小丫头),还有老管家,小渔,小舟他们也能去吗?”
了尘沉吟了一下道:“都去,顺便可以去苏州看一看人间天堂,江南苏杭的样子。”
“哦!谢谢师公,我去跟妹妹他们说一声!”朱载墲兴奋地一溜烟就跑的没了踪影。了尘却笑了笑,转身回到了自己房间内,仔细地画起了雨水符。
两天的时间转瞬而过,这一天不但了尘全家要要赶到苏州去看祈雨,乡绅和富户们要赶去的也不少。对于这个娱乐贫乏的时代而已,祈雨祭祀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涨见识”的机会!只要看过一次,回到家乡能吹嘘一辈子。
古代祈雨,一般都很少会在城内举行。因为城内空间太小,施展不开。而且人群聚集,在城市之中会很麻烦。所以大多数的祈雨仪式都会在城外选一家比较知名的道观寺庙来进行,或者就干脆有自己专门的祭祀之所,或者现修一座临时祭台。
当了尘他们打到苏州城外的时候,苏州城外已经是人山人海,为了防止不测,苏州官府也是下了大力气来维持秩序,不但三班衙役倾巢出动,连卫所军队也派了出来,帮忙维持秩序。
了尘家的马车看起来朴实无华,却是真正内敛优雅的贵族风格。这辆马车是老管家特意置办的,为的就是不要跌了廖府的份子。而且一辆好车,无论古代还是后世,无不是身份的象征。可以减少喝多麻烦。
后世的警察需要记忆车牌,而古代的衙役只要看看马匹的构成,以及马车的式样就够了。
了尘现在的身份坐上这样的马车,倒是有点逾矩了。但就跟后世的暴发户们会想办法从政府弄牌一样,无论真假,只要有,衙役都不敢得罪半点的。
所以,了尘的马车倒是一路上无人拦截,越过了很多平民的所在,在一个比较靠近祭台的地方停了下来。
明代礼法森严,尊卑有序。士绅们自然不会跟泥腿子们站在一起。了尘靠着马车的功劳,占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四周无一不是当地比较有名望的士绅在互相寒暄问候,对于了尘一家子突然的闯入,很是奇怪。
直到了尘他们亮出了金陵来的招牌,一群苏州的士绅这才释然,反而很有兴趣的攀谈了起来。
祭祀之地,能谈什么?
当然就和这场祈雨有关!
士绅们谈论的大多都是关于了尘自己的一些事迹,和这位主持祈雨的“神仙门徒“的种种神奇。
几个有点门路的,随口几件奇闻,往往能引得众人惊呼不已。而了尘却也无意之间,对这位自己未曾谋面的“徒弟“感到好奇了起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百姓就跟后世的京城百姓和上海阿拉一般,都是引领潮流,把所有地方的人都堪称乡巴佬的所在。而且此地如此繁华,南来北往的人着实不少,这里的士绅自然也算见多识广,绝非一般的土财主。
而这苏州城中道观寺庙可不少,士绅更多。了尘那个冒牌徒弟竟然没有漏出马脚,反而让士绅们对他深信不疑,这就很有本事了。
要么这个家伙事真的身怀道法,要么就是这个家伙骗术很高。
为了看看好戏也好,为了以正视听也好,了尘都对这个家伙很感兴趣了。
古代祈雨,春祈为祈祷之声,祈雨仪式终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