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四)(2 / 2)
罗岳道:“还有没有谁要充英雄好汉的,站起来。”说着目光再看向土匪们的时候,无人再敢抬头和他的目光对视,更是没有人敢站起来了。罗岳对这效果也十分满意,因为跟这些土匪没什么好说的,只有用强硬手段,干脆一点杀几个出头挑恤闹事的,比什么手段都好使。虽然土匪都是干的刀口上舔血的事,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真的不怕死,能够活下去,还是愿意活下去,因此人民军的铁血手段,确实是镇住了所有的土匪,有不少人都不由自由的在发抖,而虽然还是有人心里不服,但也不敢再有过激的行动表情,至少也装着老实起来。
见土匪们都被镇住了,罗岳这才下令,又从土匪当中选出几名土匪,这才开始对他们进行正式的审问。果然经过了人民军的立威之后,土匪们的态度确实老实了不少,不仅有问必答,而且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当然其间也有两个土匪并不配合,故意答非所问,装疯卖傻,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和先前被击毙的4名土匪作伴去了。
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审问,并审问了20余名土匪,并将审问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柝,基本弄清了这支土匪的情况。这支土匪果然是受俄国的指使,攻击人民军的运输线路。而且他们还不是唯一的一伙土匪,在前面三次对铁路施工队的攻击中,他们只参与了一次,而另两次应该是其他的土匪。
原来虽然俄军己被人民军彻底击败,但在土匪们面前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存在,毕竟这数十年来,中国积贫积弱,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也早树立了洋人不可战胜的想法,土匪们自然也不例外,毕竞大多数土匪都是大老粗,又没有长远目光,对外部的世界了解不多,根本不知道人民军是怎么回事。
当然俄军近段时间被人民军打得大败是绕不过去的事实,这也确实有不少土匪对俄军失去了信心,不过俄国人也早有应对之策,毕竟是老牌帝国,什么情况都见过,俄国人首先对土匪仍宣称,俄军之所以被人民军击败,是由于先己和日军打得两俱伤,人民军不过是捡了一个便易,而且现在俄军还稳守沈阳,并且国内还将会派来百万大军,再和人民军决一死战。而在等击败人民军之后,俄国将对土匪们论功行赏,同时又送给他们一些枪支弹药。
这一番忽悠下来,土匪们那分辨得清真假,只有少数头脑灵活的人才决定再观望一下,而大多数土匪还盼着立功受赏呢!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罗岳也意识到情况要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复杂得多,如果不能处理好土匪的问题,必然会给人民军造成极大的麻烦,因此不能再对土匪放任不管,必须要想个应对的办法,就算不能完全淸剿土匪,但也至少要让土匪收敛一些,不敢那么猖獗。
在旧时空里,穿越者的先辈们在建国之初,也面临过严重的土匪问题,当时解决的办法是软硬两手,软的一手是给百姓分田到户,让他们安居乐业,毕竟绝大部份土匪都是活不下去的农民,而有田种,有饭吃又有谁愿意去当土匪呢!硬的一手则武力清剿,这样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结果只用了2、3年时间,就基本清除了土匪的危害。
让老百姓安定下来需要时间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现在东北战场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因此这软的一手虽然有必要,但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武力清剿最大的难度是不能掌握土匪的行踪和老剿的位置,由其是土匪的老剿往往十分隐密,东北的地广人稀,山高林密,大多数土匪都将自己的老剿设在深山老林中,很难寻找。
不过如果一但找到了土匪的老剿,那么歼灭他们就要容易得多了,毕竟土匪的战斗力、火力都是无法和正规军队相比的,人民军最多只用出动1个营的兵力,就可以击败任何一支土匪了,而且只要捣毀了土匪的老剿,就算有人逃出去,也不足为虑了,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虽然为土匪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也限制了土匪的发展必须要依托老剿贮备物资,有时几百里看不到一个村庄,做一票买卖要跑出很远的距离,因此当流寇是没有前途的。而且虽然现在东北战区的战斗并没有结束,但从大部队中抽出几个营的军队清剿土匪还是可以的。
在旧时空里,穿越者的先辈们武力清剿土匪的策略也不外乎先派出一支精干人员组成有特种部队性质的小分队,探查土匪的剿穴位置,遇到小股土匪时,小分队可以自行清剿,而大股土匪就出动常规部队进行征剿,著名小说【林海雪源】基本就是这个模式。现在人民军到是有条件实施这个战术的,因为人民军很早就成立了特种部队,在此前的战争中负责执行侦察、勘测、敌后活动等任务,现在除了沈阳战场之外,东北地区的大规模战斗基本结束,特种部队的任务也减少了许多,因此完全可以用来执行清剿土匪的任务。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罗岳立刻给哈尔滨的代理司令刘铁发电,说明了自己在途中遇到情况以及审问土匪俘虏的结果,要求刘铁立刻组建2-3支由特种战士组成的小分队,人数在30-50之间,负责清剿、侦察土匪的任务。而抓获的土匪俘虏就留在平山火车站,让刘铁派人来详细审问,最好能够问出这伙土匪的老剿位置,派军队进行清剿,而铁路沿线的火车站都要加强守备,每列火车至少要派一个连的军队随车押送保护。
而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罗岳随行的重武器转换火车的工作也都完成了,于是罗岳这才重新登上了新的列车,继续向海参崴进发。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