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2章 五国博弈不是七国(2 / 2)
孙权表面上答应,一副从来没有觊觎王位的态度,可暗地里依旧我行我素。
孙坚对孙权愈发失望,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孙权虽有野心,可确实还什么都没干,于是他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大儿子。
孙策却以为父亲是在告诉他,哪怕父亲不在了也要好好对待弟弟们,所以表面上答应,心里却依旧未将孙权当作威胁。
孙坚这次让孙策担任主将,就是在为孙策铺路,若是他能得胜过来,无论孙权再怎么鼓捣,也动摇不了孙策的地位。
在敲定了主帅人选,以及出兵数量之后,孙坚又叮嘱孙策先不要和楚国开战,而是在两国交界驻扎,以此误导楚军吴国只为牵制而来。
等魏国援军抵达荆州,秦魏两军和楚军正式交手后,吴国在和楚国开战,到时把握也更大。
孙坚有心当渔翁,却不知在他答应出兵时,就已经被管仲给利用了。
魏王曹操本来是不想出兵的,他并不在意大秦所许诺的出兵条件,甚至还巴不得楚国占领荆州,以此来削弱大秦的实力,毕竟和大秦做邻居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可奈何魏国被大秦的影响太大,近些年因为国力大增的缘故对大秦的依赖虽逐渐降低,可依旧没能彻底摆脱大秦的控制,再加上名义上又是大秦的盟友,所以根本就无法拒绝大秦的要求。
若是吴国不出兵的话,那魏国也就有不出兵的借口了,所以曹操准备秘密联系孙坚,相约两国都不出兵。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的消息都还没发出来,就收到吴国已经发兵的消息,虽然还未彻底开战,可这也让魏国没了不出兵的理由。
曹操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发兵,他命宗亲曹彬为主将,新招揽的大将张桂芳为副将,率领颍川的三万大军,前往荆北支援大秦。
大军出发前,曹操叮嘱曹彬这次出兵只是迫不得已,所以能不打就不打,但这一战的好处一定不能错过。
说白了,就是不想出力却还想要好处,可实际上只要三万魏军入了荆北,对于秦军来说就是最大的好处。
南阳郡和颍川郡接壤,再加上大秦主动对魏军开放关卡,所以曹彬的三万魏军很快就进入到了南阳郡,而后南下前往了章陵郡。
对于魏军只准备摇旗呐喊,并不想和楚军开战的想法,以薛仁贵、管仲为首的荆州高层心知肚明,他们本就没有指望魏军出多少力,只要能帮大秦牵制一路楚军就行了。
薛仁贵命黄飞虎率令五千大军,与曹彬的三万大军汇合后,三万五千大军驻守章陵,以牵制江夏方向的楚军。
随后,薛仁贵让刺史张九龄领军一万死守襄阳,而他则和管仲各令一万五千大军,分别进驻宜城和邔国城,正面迎战邓禹的五万五万楚军。
没错,薛仁贵不但没有死守待援,反而选择了主动出击,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死守的话,就算能守住襄阳城,南部的城池恐怕也都会沦陷。
若是没有魏吴相助的话,薛仁贵或许会舍弃几座县城,以集中力量确保襄阳的安危。
可既然魏吴两国都出兵了,那薛仁贵自然也就可以大胆一点,主动出击和邓禹正面对决了。
楚王刘秀得知魏吴两国,出兵助秦的消息后,气的连砸了三个秦制琉璃瓶。
没错,哪怕到了现在,各国也还是未能破解大秦的玻璃烧制技术。
至于原因,除了大秦对于技术保护的过于严密外,还有就是大秦并未将玻璃技术普及开来,掌握这项技术的工人数量本就不算太多,自然大大降低了技术外泄的可能性。
“主公,魏吴两国都出兵了,此番攻秦怕是难以成功。”庞统沉声道。
“本王想过薛礼会召回韩信,临时扩军,亦或是从司州调兵,却唯独没想到薛仁贵会向魏吴两国借力。”
说到这时,刘秀脸上
满是愤恨之色,怒骂道:“孙坚和曹操都是傻子吗?不知道大秦越来越强了,等做好了一统的准备,早晚会连他们也一起收拾了吗?”
孙坚和曹操自然知道这点,可是在管仲的一番操作下,他们根本就看不到楚国打赢这一战的希望。
既然楚国注定要败,那还不如让魏吴两国乘机捞点好处,增强一下自身呢,总好过将来秦军打来时没有还手之力。
楚国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了,魏国都出兵助秦,吴国在旁边虎视眈眈,楚国还继续攻秦的话,胜负难料不说,甚至还有被吴国偷袭的风险。
刘秀心中也有些发憷,一番思索后,为了以防万一,决定先临时征召五万。
他不敢多征召,毕竟现在休养生息,增强国力才是主流。
若是大规模扩军的话,则必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刺激各国也都跟着一起扩军,而一旦演变到极限扩军的程度的话,这对所有国家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大秦的总人口可是有着三千八百万,若是极限扩军的话,蜀楚魏吴隋宋明六国加起来,在兵力方面也依旧比不过大秦。
所以,坚持精兵战略,解方多余的兵力,用以发展国力,这才是最聪明的作法。
刘秀并不甘心就这么撤军,他命令邓禹所部继续进军,却让魏章所部停止进军,和黄飞虎、曹彬所部对峙,毕竟和魏国开打只会便宜了大秦。
至于虎视江夏的孙策,刘秀一方面遣使入吴,向其陈明利害,希望劝退吴军,同时从荆南向江夏增兵五万,并且亲自前往江夏坐镇。
为了支援刘秀,对抗大秦,刘秀也是真的拼了,不但临战扩军,打破楚军坚持了两年的休整策略,还亲临前线镇守江夏。
秦蜀第一次阳平关大战,着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秦蜀两国之外,楚魏吴三国也牵连了进去,五国因汉中战事纷乱不休。
但其实还不止如此,隋宋两国之后也被波及了进来,这一战其实牵扯了七个国家,只有明国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