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荣医 > 第三百四十二章 考场写作论“有道”

第三百四十二章 考场写作论“有道”(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宫,垂拱殿。

昌平皇帝翻了一遍奏折,有些心神不宁,抬手就将这奏折扔到一边,似自语,又似提问般道:“会试考场上,如今考题应当下了罢?”

侍立在一旁的徐德微微躬了躬身,道:“陛下若是挂念,何不招人来问?”

皇帝笑了笑,道:“今次科举,重启先帝时期弥录腾封之策,量来是无人能再作弊的。”

徐德道:“陛下英明,大靖昌平盛世,必将千秋万代。”

皇帝哈哈一笑道:“徐德啊,你这拍马屁的功夫是越来越长进了,朕虽是真龙天子,可也是血肉之躯,可活不了千秋万代,这昌平盛世啊,也不可能千秋万代!”

徐德打躬笑道:“吾皇万岁,青史万载光照!”

皇帝受用之极,站起了身,笑微微在原地踱了一个方步,又是轻轻一叹。

会试第一场,考的是经义。

这算是三场考试里头最简单的一场,大多数的读书人,但凡是能够中举的,基本上就不会有答不来经义的。

但越简单的东西,答个不功不过的答案容易,可要想出彩,却往往还更考验基本功。

会试选取的是排名,今科会试皇帝通共只给了二百三十个名额,而参加会试的,却足有一千,阐述理解和认知。

简单来说,经义考试既包含有经典释义,也包含有读后感,甚至是读后论文的写作在里头。

读后感这种东西,你写三五十个字是读后感,写三五百个字也是读后感,甚至三五千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重点就看怎么写了。

第一道试题:“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出自《论语》,宋熠便先写了原文出处,来历和释义。

心中也思索,试题往往反映出题人思想,今科的试题都是皇帝亲自出的,那么皇帝在第一题就提出“天下有道”,是个什么意思呢?

简单通俗的来解释,这句话说的是:天下如果有道,那么国家的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的治理如果符合大道,那么庶人百姓就不会随意议论国家朝政了。

当然,简单的解释可以是这样,可是深入的解释却能有很多种。

这句话的出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诸国征战,周天子王权旁落,孔子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这样一句话,其核心思想应该在于“克己复礼”。

但如今的昌平皇帝出这样的题,其意义必然又有延伸和变更。

背景不同,宋熠认为,皇帝更多的可能还是在考虑集权的问题。

纵观华夏历史,从古而今,政权更迭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集权加深的进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