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局势变化(2 / 2)
12月底,城中的粮食不多了。遥林城不像春山城那样,在城墙内有着大片的农田,城内建筑物密集,几乎没有能种地的地方。遥林城的农田都在城外,潇湖连通在围城后就占领了这些农田。
在1o月末的时候,潇湖连通分出一部分士兵,让他们耕种城外的田地,就地生产军粮。最开始他只是用一小片农田试探腾源的反应,到了收获期,腾源没有派兵出来烧田,他就直接扩大了种田的规模,并派兵保护负责种田的士兵。
到了12月底,腾源在庄稼成熟之后,带着他的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出城,把潇湖连通的农田全都给烧了。贵族军的士兵们因为敌军烧毁他们亲手种出来的庄稼,气愤得不得了,叫嚷着要让敌人付出代价。潇湖连通趁着贵族军士气高昂,再次动了攻城战。
可能有人会问了,腾源没有看破潇湖连通的计策吗?
腾源当然看破了潇湖连通的计策,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烧田。潇湖连通这一手玩的很阴,他故意在守军的眼皮子底下种田,虽然第一次种田的面积很小,收获的粮食也不多,但那毕竟是在敌军眼皮子底下收获的粮食。敌军看着来气,本军看着高兴。
第二次他直接扩大种田的规模,刺激敌军的神经,给守军一种如果他们再不做些什么,攻城方就会在当地获得稳定的粮食补给的错觉。如果腾源不烧田,守军的士气就会因为敌军能就地补充粮草而下降,贵族军也能就地得到粮草补给。
也就是说,不管腾源烧田还是不烧田,他都能从中收益。潇湖连通的这一计与中国象棋中的“抽车”战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手将军,反手抽车,不管对手怎么选,自己都能占据主动权。
事实上腾源有办法破解潇湖连通的计谋,他可以亲自出马,击杀那些种田的士兵,这样贵族军的士气反倒会下降。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在庄稼成熟之后烧田,让潇湖连通有机会攻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城中的粮食不多了。潇湖连通不知道这一点,但腾源心里清楚,他必须在明年2月份之前结束这场会战。但是现在王**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对手又是谨慎狡猾的潇湖连通,腾源若是主动出击,反倒容易中对方的圈套。所以腾源不能主动出击,而且绝对不能和潇湖连通出城决战,所以他只能给潇湖连通攻城的机会,寻找击败敌人的机会。
新历137年1月8日,又一个噩耗传到了拜伦斯城。
贵族军在潇湖家东部某平原大败伊利比同盟与都古各王国的联军,毙敌化差异很大,布金共和国无法一口气吞并上今县,只能吃下北部的五座城镇。只要上今县还在,韦林就能稳坐县丞之位,依然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但是以麦尔为的拜伦斯堡势力就不一样了。麦尔是大神学家格瑞?拜伦斯的儿子,又是毁灭黑神社的大英雄。他虽然是个外族人,但是他想获得伊良人的认可并不难。在拜伦斯堡成立之初,韦林只是把麦尔看做被潇湖家钉在领地里的钉子,并没有在意。但在麦尔带回几十万莱汀移民之后,他突然就有了击败韦林的能力。
在韦林没有原里弥神社的版图户籍的情况下,拜伦斯堡完全可以用领土争端为借口向上今县宣战。在上今县周围有三个支持他的势力,其一是布金共和国,其二是潇湖家,其三是厄古斯王国,韦林在周围连个盟友都找不到,只能任人宰割。
上今县的战争最起码要涉及到五个种族,领地又被外族势力包围,就算永山王说服伊良皇帝动种族全面战争,等援军赶到的时候,他的上今县早就成了麦尔的囊中之物。双方实力相差的太悬殊,只要麦尔豁得出去,他一个月就能断了韦家人的退路。到时候韦家人可以跑,但他们却无法带走全部财产。
韦林对私财是很看重的,对权力更是看重。他怕财产被麦尔夺去,又怕战后伊良皇帝或永山王扶植他们的亲信做上今县丞,所以才不惜做了叛族者,投靠了潇湖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