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洞穴产道探险?坚果油灰洞事件!(1 / 2)
新的一天。
新的天幕出现。
画面是一片昏暗的洞穴中,灯光闪烁摇曳,似随时会被黑暗吞噬。
镜头聚焦在一条狭窄裂缝处。
只见一个身影,以扭曲的姿势在艰难的爬行着。
天幕响起:
【最绝望的死法之洞穴裂缝!】
【坚果油灰洞事件!】
【坚果油灰洞座落于美国犹他州犹他湖的西南部,靠近埃尔伯塔地区一处名为“喷气孔山”的地标顶部。】
【1960年,它被戴尔格林首次发现并勘探。】
【这个洞穴属于石灰岩热液洞穴。】
【是地下的水热活动历经漫长岁月,自下而上侵蚀形成的次生洞穴。】
【洞穴入口宽度仅 1.8米,从地表垂直向下延伸 4.6米。】
【深入其中后需穿过不足 1米宽的狭窄通道,再爬行通过一条 6米长的隧道。】
【才能抵达洞穴的其他区域。】
【经测量,洞穴总长度达 413米,深度为 44米。】
【内部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 15摄氏度左右。】
【在被发现后的几十年间,坚果油灰洞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相对适宜的难度。】
【逐渐成为探险爱好者们的热门打卡地。】
【据估计,每年约有 5000人前来参观。】
【洞穴内曲折蜿蜒的通道、狭窄逼仄的空间,对于那些追求刺激与挑战的探险者而言,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问题也接踵而至。】
【由于大量游客频繁进出,洞穴内的许多岩石被磨得光滑,大大增加了人员滑倒的风险。】
【此前,这里就曾多次发生人员被困事件。】
【1999年,两名露营的青少年在洞穴中被困;】
【2001年,两名参加童军活动的人员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好在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成功将他们营救脱险。】
【2004年,更是有两名童军社团的孩子在短短一周内相继被困。】
【其中一名 16岁的成员在试图进入一个垂直洞道时,以头朝下的倒立姿态被卡在洞穴内的狭窄空间。】
【救援行动持续了 14个小时,出动了 20名救援人员,才将其成功救出。】
【频发的被困事件引起了管理方的重视。】
【原本计划关闭。】
【但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反对。】
【大家都觉得这处洞穴是当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几十年来也没出过大事。】
【于是经过一系列的整改,2009年 5月,洞穴重新开放,并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登记程序和进入限制。】
【进洞需预约,并且还设置了一道大门,不允许夜间进入。】
【而就在重新开放后几个月。】
【我们说的坚果油灰洞事件发生了。】
【这事当地的居民,小伙子约翰和他们家族的亲属回来团聚,年轻人们提议去洞穴探险玩玩。】
【目标正是坚果油灰洞。】
【再来详细的看看这处洞穴。】
【坚果油灰洞最深处距地面 44米。其入口并不在洞穴的起始或尽头,而是处在中段位置。】
【踏入洞穴,一个分叉口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朝北的方向分布着“迷宫”“大空间”“大裂缝”等区域。】
【这里的洞穴构造相对简单。】
【可以几乎零风险的游玩。】
【然而,相较于北边,探险者和当地居民似乎对南侧更情有独钟。】
【从南侧洞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大滑梯”的斜坡。】
【这里是洞穴中最为开阔的地方。】
【穿过“大滑梯”,便进入一段蜿蜒曲折且狭窄的洞穴系统。】
【其中,有一处因形状独特而被称为“产道”,它在坚果油灰洞声名远扬,几乎是每一位探险者都要来打卡的地方。】
【据说,每一次攀爬。】
【都能让人体验到一种获得新生般的奇妙感觉。】
【那天清晨,约翰兄弟俩与另外 8名亲朋好友相约来到坚果油灰洞。】
【起初,他们只想在“大滑梯”稍作停留,感受洞穴的独特氛围。】
【这时,一位朋友提议:“要不咱们去前面的‘产道’体验一番”】
【听到这个馊主意之后。】
【大部分人都是纷纷摇头,觉得“产道”通道狭窄,一次仅能容一人爬行,太过危险。】
【但约翰兄弟在内的四人却自恃有着丰富的洞穴探险经验,对潜在的危险满不在乎。】
【最终决定前往“产道”一探究竟。】
弹幕:
《产道这下看懂了。》
《您的好友点子王已上线。》
《来都来了。》
《来都来了就不要走了。》
《都比喻成产道了,难产这个词却忘了。》
《从产道而来,终归于产道。》
《真要是产道那就没事了。》
《经验丰富是吧死的就是经验丰富!》
……
而在明朝。
朱元璋看到这里,仿佛也看到了这段故事接下来的走向。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
“果然不自己找死就不会死。”
“非要去洞穴探险也就算了,就在那宽阔的地方游玩一番。”
“那后世不是有照相机吗”
“拍照留念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