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乐属(2 / 2)
司马元显年纪虽轻,却洞悉了晋室危机的根源。
年轻人,难免会有雄心壮志。
北府军是南下流民军的后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承,外人从插不进手,天生就跟司马家不是一路的。
“世子所言甚是!”张法顺深以为然。
他的计策固然精妙,但充满了各种风险。
最大的风险便是刘牢之。
如今整个朝廷的安危都系于北府军身上,万一刘牢之倒戈,司马家也就走到头了……
“所以眼下当务之急乃是扩军,增强建康实力。”
“然则,军从何来”张法顺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军不是想扩就能扩的,需要青壮,还需要钱粮投入。
如今江左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南下的流民,但流民威胁太大,司马家从来就没信任过他们,至于北府军,司马家也一直暗中防范。
朝廷实控之地,只有三吴之地而已。
但三吴之地士族林立,户籍上的人口并不多。
不过司马元显既然要扩军,早就想到了办法,“我意三吴各公卿以下,荫户、僮客、散民移置建康,号为乐属!”
等于直接从士族身上割肉,喂给司马家。
割肉也就罢了,还要“乐属”,意思是他们自己乐意变成司马家的僮属……
在司马元显看来,北府军不敢轻动,西府军不好下手,唯一能下手的只有看起来最弱的士族……
当年王导、桓温的土断都是这个路数。
也没见哪个士族敢反抗。
这一次交兵也是如此,王恭、殷仲堪喊的热闹,动手的还是桓玄这个愣头青,及杨佺期这个外来户。
“两汉之所以强盛,在于抑制豪强,如今朝廷弱,地方强,当借乐属而削地方豪族。”司马元显十分自信。
将三吴的人口填入建康,两难自解,朝廷实力增强,一箭三雕……
张法顺一愣,“世子……此策,只怕士族豪强心生不满,且三吴户口迁入建康,何以为生建康亦无余田,三吴可是朝廷最后的根基……此事当从长计议。”
当年王导和桓温能土断成功,是因为手上有刀。
司马元显一句话就想士族豪强吐出人口,无异于痴人说梦。
朝廷的权势还强到这一步。
司马元显一叹,“我岂不知这些,眼下桓玄、殷仲堪、杨佺期互相牵制,刘牢之根基浅薄,时不我待,成则晋室中兴,不成,再作他图,卿当助我!”
年轻人的想法永远都是直来直去。
在他看来,不成其实也无所谓,大不了再跟士族豪强妥协一次。
毕竟还有西面和北面的威胁在,司马家的皇位还是稳固的,当年王敦、苏峻、桓温声势震天,不是一样没有掀翻司马家
“属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张法顺也是这么想的。
至于那些身处底层的荫户、僮客、散民,根本没什么威胁,眼下只能苦一苦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