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出兵在即(1 / 2)
第34章 出兵在即
在严毅麾下诸人中,姒青确实是统领内应之兵最合适的人选。
姒青少年遭难,部族离散,而他本人也被卖为奴,辗转各地,经历了一段人生至暗的岁月,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后来担任周氏的护卫头领,更是增长了见识,具备了一定的军伍经验,擅长和各类人打交道,以及应对危险的场面,无论出身还是经历,都是适合的人选。
严毅见姒青面容坚决,便同意下来,叮嘱道:“如果时机不成熟,就不要强行推进,安全归来最重要。运城就在那里,它不会飞走,一次攻不下,我们另寻时机再攻便是。”
姒青面露感动之色:“少君放心,属下当见机行事。”
严毅想了一会后,又有些不放心地询问范偃:“这些新招募的士卒可靠吗”
范偃明白他的顾虑,神色郑重地道:“少君免去流民赋税,已收流民之心,这些投军的人,绝大多数都有亲人在乌程定居,只要末将严格筛选,少君再许以重赏,问题应该不大。”
严毅心下稍宽,又道:“内应之兵尽量从抵御过冬寇的部民中挑选,那些从来没有过作战经历,以及不可靠的,就不要派去了。”
范偃沉吟道:“适合的部民大约有三百人,能否再从余下的五百人中挑选一百佼佼者,凑足两曲之数”
钱铜麾下的士卒,很多也只是有过少量作战经验的民夫,范偃对乌程周围的贼寇情况是很清楚的,他既然如此说,想必是对这四百人有着一定信心。
严毅略微一想,便同意下来。
如此一番划分之后,眼下可用作突袭钱公垒的,便是七百精锐,以及四百新募之军。
四百新募之军最多只能用来作为后队,配合主力作战,这些都是优良士卒的种子,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轻易让这些人上战场。
严毅意识到,必须再补充两三百精锐,才能满足这次作战的基本战力需求。
对于这件事,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这八百士卒,先不要带进县城,去白虎城!准备妥当后,按计划行事。”
严毅对范偃、陈敢、姒青做了最后一番交待,便带着徐盛和赵错返回乌程。
由于吴景罢兵退回曲阿,乌程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街市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和烟火气。
不过到了次日晌午,气氛就重新变得凝重起来,行人脚步匆匆,神色不安,米铺前再次排起了长队。
造成这一幕场景的,正是突然出现在乌程境内的数千贼寇。
其中两千贼寇由钱铜麾下的樊毅统领,从乌程东南方向的移风亭长驱直入,直奔乌程而来,并且贼寇数量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另一路贼寇同样是两千人,领兵之将乃是邹他麾下的大将韦宽,由乌程南部的顺德亭一路劫掠而来,行军方向同样是乌程。
一时间,贼势浩大,民心惶惶,百姓哭声不绝于野,纷纷涌向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