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生死都从李晋王(1 / 2)
第62章 生死都从李晋王
入夜,李定国的营帐。
朱慈煊靠【天子泪】拉回几千要跟着贺九仪的明兵,并提升士气。
处置好一切后,就来看望李定国。
“晋王没事吧”
医师俯身道:“太子殿下,晋王并无大碍。”
“之前晋王,因水土不服,外加忧思郁结,而致经络阻滞,热寒束肺,肺气不宣,还有些气闷淤血。”
“经过……经过殿下的妙手,反而将经络打通,吐出了那团淤血。”
李定国也拍着胸膛,表明自己无事。
“往常仅是听闻殿下英武,今天才知道殿下神勇至极,举世无双。”
李定国读书少,想了半天才道:“太子殿下的文韬武略犹似二祖,媲美唐太宗李世民。”
说着,长叹一口气:“其实在滇西大理,经过巩昌王那番训斥,我已经明白我不适合领导指挥朝廷和西营。”
“殿下承接国家重任,反倒是让臣安然,没有之前的忧心顾虑。”
朱慈煊微微颔首,让近侍南怀仁掏钱赐予医师十金。
在李嗣兴的怒视下,与李定国寒暄起来。
少顷,说完李海岳在阿瓦城的近况后,朱慈煊谈及与金维新敲定让贺九仪做间之事。
李定国坐起身来,蹙眉深思片刻:
“其实若给臣五万精兵,未尝不能在木邦蛮莫狙击东虏十万大军。”
“滇西地理尽在臣心中,翻越三宣,可直击腾越八关,断其粮仓运输。”
李定国顿了一下:“只是可能不能与东虏野战,为防吴三桂突进阿瓦,要将行在和朝廷移跸至下洪沙。”
朱慈煊叹一声:“孤自是信的过晋王。”
“可惜如何能半年内将洪沙兵练为精锐,时间也不等我们。”
“文阁老郁极而亡,孤不想雷阁老和扶阁老,还有仍忠于大明的志士再苦苦等待。”
李定国抿嘴道:“若依殿下的安排,那吴三桂必率六万以上的大军来犯,也必是我大西旧将旧兵为主。”
“我们有四万余兵马,只要坚守,也定能拖到天热,彼时军中汉人可能不具战力,但洪沙兵可趁东虏疲惫,收复三宣和腾越八关。”
“再徐徐图进滇西,黔国公沐天波若在滇南顺利,两军相合,便可窥探昆明。”
朱慈煊点了点:“这正是孤所想要的,年底之前,恢复云滇,让将士们在昆明城过个汉家的年节。”
“粮秣后勤自有阿瓦城,运输下洪沙和暹罗的稻米,以使前方无虑。”
李定国犹豫片刻,缓缓道:
“臣知晓殿下三月灭国,文武兼备,但代清精锐不同于一触即溃的洪沙人,千万不要小觑。”
“臣和巩昌王前两年也曾击溃十余万洪沙军队,除了阿瓦城的雇佣兵算是据城能打。”
“其余洪沙军队和蛮族野人并无区别。”
朱慈煊道:“我们有两万大西旧军为主力,应该无碍吧。”
“西营将士如果真能对付代清军队,在云滇臣有近十万大军,如何守不了昆明。”
李定国正色道:“殿下,真的不要小看代清和吴三桂。”
“昆明时,尽管是皇上和朝堂都想移跸,但我们撤往滇西,也是因为滇东险隘尽落东虏之手。”
“无险可守,我们确实打不过吴三桂。”
朱慈煊有些震惊:“东虏入关十余年,名将殆尽,八旗沉沦,理应战力下滑很多啊。”
李定国认真道:“臣只和逆贼张献忠在川蜀和代清豪格打过,委实没和代清其他入关军队交过手。”
“然川中一战,张献忠中箭身亡,我西营余部狼狈逃离巴蜀。”
“后面即使出滇抗清,就算代清八旗战力下滑,也是折戟于湖广粤东。”
朱慈煊愈发有些不适。
两蹶名王,郑延平南都闽海之前,创下抗清最大功绩的李定国,竟然说打不赢代清固伦。
“晋王,你桂林衡阳,乃至磨盘山都大败过东虏人,西营应该堪比代清八旗吧”
李定国站起身来,肃立道:“好叫殿下知晓,臣出滇虽有数胜。”
“但蜀王刘文秀在川蜀,和叛臣孙可望在湖广,都先后折戟撤回云贵。”
“至于臣两蹶名王,桂西是突击斩将,斩首孔有德,未伤其主力,近万孔军退至粤东,然后数月后反攻桂林,盘踞桂省北部。”
“阵斩尼堪,也是用计诱其脱离主力深入,斩首大将。”
“天下人皆知臣两蹶名王,反倒是臣唯一在靖州重创过两万代清军队。”
“若真能抗住代清军队,西营也不必放弃长沙和桂林,退缩云贵。”
“磨盘山臣也是伏击,虽有叛徒告密,但臣与吴三桂也只是两败俱伤,这还是占据地利人和。”
李定国郑重道:“臣之所以同意殿下在蛮莫木邦抵御吴三桂,就是殿下所言的修墙驻防,到了三四月份,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们,方能图谋击败吴三桂。”
朱慈煊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