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长安归降(1 / 2)
自商南至长安,不过五百里之遥,更有绵长的丹水、灞水等河道可资利用。
以圣战士之体力与战力,五百里行程,原不需十日之久。
然而张大山依循宋慈所授之策,每攻克一座县城,便将城中留守的明军悉数遣散,从中挑选精壮之士收编。
如此行事,难免延误了些时日。
待他一路风尘仆仆抵达长安,已是二月二十日。
而这短短十日,长安局势已然天翻地覆。
二月十日,圣教骤然突袭商南。
因事发仓促,且圣教兵力有限,消息终究未能完全封锁。
圣教大军突入商南的刹那,便有人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往长安。
两日后,此讯传至长安城中。
陕西巡抚张福臻听闻圣教大军自南阳而出,并未显露出太多惊讶之色。
彼时洛阳战局陷入胶着,朝廷举步维艰。
在他想来,圣教的处境想必也不容乐观。
既已困窘至此,总归要寻觅破局之法。
对圣教而言,另辟战场,诱使洛阳战场的明军分兵,无疑是上上之策。
细观圣教所处之势,其可选项实则寥寥。
他们要么挥师陕西,要么自南阳叶县等地直入河南腹地。
然而圣教的核心目标是与北方农民军联合,如此一来,深入河南腹地并非明智之举。
陕西则大不相同,其北部本就是义军发源地之一,至今仍有多支义军活跃,彼此间联系紧密。
若圣教能突破陕西防线,便可直接与北方义军取得联络。
届时,圣教联合北方义军南下,洛阳防线的明军反倒会陷入危局。
是以,圣教兵发陕西,他对此早有预料。
他更笃定,圣教不可能倾巢而出。
毕竟圣教十万大军出征南阳,这是众人有目共睹之事。
整个南阳留守兵力不过万人,却还要防备东方的汝宁府、南方的湖广以及西方的陕西。
除非圣教疯了,否则绝不可能抽调全部兵力攻打陕西。
既不能尽遣兵力,依据圣教留守兵力估算,四千到五千人应当已是极限。
而这四千到五千兵力,恰好与商南的留守明军数量相当。
兵力对等之下,圣教想要拿下商南,谈何容易?
在陕西巡抚张福臻看来,绝非易事。
虽说圣教攻略南阳时战无不胜,但所经之战大多未遇顽强抵抗,多是因城内内乱方有机可乘。
他深知圣教蛊惑人心的手段,早已提前设防。
商南留守的明军皆非本地人,而是从陕北边关抽调而来的边军,他们的家眷并不在商南。
若这些士兵胆敢背叛大明,呵呵,便要考虑亲族的后果。
然而,他们终究低估了圣教的实力,也高估了明军的抵抗意志。
尽管部分明军士兵因牵挂家人有所顾虑,但大多数人在见识到圣战士的强悍战力后,投降时毫无负担。
打?
打个屁啊!
就我们这装备,这实力,怎么和人家打。
再说了,朝廷就算是想要追究,也得有这个时间才行。
若是圣教拿下陕西!
呵呵,我们可就是新朝的功臣,家族的荣耀了!
叛徒?
呵忒,你这反动分子竟敢污蔑我们光荣的圣教战士!
绝大多数的士兵虽然没有读过几本书,但读书学到的只是知识,并不是智慧。
生存之道,是从生活中总结而来。
他们在思量后,果断投奔了圣教。
然后~~~
局势的发展便彻底超出了陕西巡抚张福臻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