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制度(1 / 2)
就算只有两所慈幼院,尉迟煊也想好好做。
天满指出,慈幼院的制度不完善,没有很好划分每个人的职责。这里收容的是人,不是动物。不是给点吃的就可以了。
管理人员只要没钱了就可以向皇室申请,反正这钱从内库中,不要白不要。
之前的账单上,都是各种要钱的理由,宗正寺还真给批了。难怪那些人会贪污,因为钱来的太容易。
天满重新帮忙修订了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按照职位不同,拿不同俸禄。干得不好要扣钱,干得好有奖金。错不过三,三次之后就会被开除。逢年过节都有补贴,每月都有休息日,可以轮休。
对于孩子们,则是分成三个等级。0~4岁的婴幼儿,5~9的孩童,10~15岁的少年。
婴幼儿不用干活,孩童念书的同时需要帮忙做力所能及的活,比如糊灯笼之类的。少年就需要领取任务。根据任务完成的多少,会有薪资发给他们。这个薪资会扣除一部分作为偿还次慈幼院养育他们的费用,剩下的他们可以拿走,也可存着,等需要的时候再领。
天满让尉迟煊跟衙门,还有街上的商铺商量,他们出钱给慈幼院,然后慈幼院的人负责清理街道,还有商铺门口的垃圾。
街上车水马龙,牛马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就会拉屎。大家都很嫌弃遇到这种情况,每次都是周围的商铺和百姓清理,耽误他们不少事。
官府对此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不让牛马拉屎吧!何况有牛马的人家,很多身份都不一般,万一得罪人怎么办?
既然慈幼院愿意帮忙,出钱能解决的事,他们当然同意了。
付钱的方式可以选择月付、季付,以及年付。衙门和商铺都痛快的选择了年付。
尉迟煊再把清理的活,分成不同任务,让慈幼院的孩子去做。当然你有权利选择不做,那么就只能请你还清抚养你的费用之后,离开慈幼院。
一些刺头没办法像以前狐假虎威,欺凌弱小,想要离开,却被告知要还了钱才能走。要是他们偷溜,就抓他们去坐牢,甚至流放。
之前那帮人的下场,这些孩子们都知道了。害怕真的被抓去坐牢,只能乖乖接任务。
但是做事总是敷衍了事,被负责监督的孩子举报后,直接扣除了薪资,几次下来,也学乖了。知道只有完成任务,才有好日子过。心中想着等把钱还完,就离开这个破地方。
刺头都安分了,其他的孩子自然不敢反抗。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食物不再难以下咽,也不用再饿肚子,一年四季四套衣服,身上的棉衣厚实,再也不会冻得发抖。干活也不是要他们一直干,到时间了就可以休息。没完成的也要停下来休息。
还有专门的人教他们读书写字,规矩礼仪。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生活。
慈幼院自己也有土地,可以种植蔬果,吃不完的可以拿出去卖,这样也算开源。
对于十五岁将要离开慈幼院的孩子,可以选择每人学习一道美食,慈幼院会负责提供摊位和材料,但是赚了的钱要二八分。不过三年之后,这个摊位就完全归他所有。
还有就是慈幼院会帮忙提供工作,如果成功被录用,前三年的工资要和慈幼院二八分,等到三年后,就完全归他自己。
没有了皇帝内库出钱,要想维持慈幼院运转,光靠这样还是不够的。
天满让尉迟煊问问安平公主要不要带头捐钱,司徒瑾听见后,主动提出要捐十万两。
安平公主也是案子结束后,才知道尉迟煊这两天在忙什么,家里的那几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她当然没有意见,也捐了十万两。有了安平公主带头,宫里的太后晋阳公主,还有皇后等贵人也纷纷慷慨解囊。见到皇室都带头这样做了,世家贵族也纷纷效仿。
很快就解决了慈幼院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些钱能够很好的维持两所慈幼院发展了。
等到慈幼院走上正轨,能够自给自足,就不需要依靠捐款了。
天满让尉迟煊在慈幼院外面建一个公告栏,上面贴一张红纸感谢状,上面要写上捐款人的姓名和银钱。再贴一张通告,表示每个月会把慈幼院的账目公开展示,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百姓可以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官府举报。
天满的这一招,让尉迟煊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捐钱的人看了高兴,因为赢得了名声。慈幼院的孩子也能放心,不用担心没钱养活他们。工作人员也会安心,不用担心拿不到薪资。
两所慈幼院的工作人员,都是尉迟煊重新聘用的,而不像之前那样由宗正寺安排人手。
那些人都是通过考核之后,才被录用。那些考核内容都是天满特意编写出来的,能够确保他们的品行没有问题。
尉迟煊是不明白那些奇奇怪怪的考核,什么让孩子突然在考核人员面前摔倒了,谁会扶起孩子,就通过第一轮考核。但他很相信天满,相信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慈幼院不仅重新招收了新的人员,还请了大夫每个月到慈幼院坐堂一次,为员工和孩子们检查身体。
这项福利措施,让新来的工作人员更加高兴自己被聘用了。谁能想到他们也能和达官贵人们一个待遇。
教书的先生有两个,一个教读书写字,一个教规矩礼仪。对于慈幼院的孩子们来说,学习了知识,就能明事理知对错。学会了规矩,就能知进退识大体。
学会这些,他们的以后基本就不用愁了。
尉迟煊还让派了一个禁军教头来,让他教孩子们习武。不是为了让他们欺凌弱小,而是希望他们强身健体,有更好的体魄。这也是天满提议的,体弱就容易生病夭折。身体强壮了,面对欺凌时,也有反抗的能力。
在天满的这些建议下,两所慈幼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着,不像之前那样麻木。风气也变得好起来,欺凌现象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