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十二经络2(1 / 2)
为了方便,特此摘录一下。
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足阳明胃经的疾病:怕冷、打哈欠精神不好、脸黑、发病的时候,怕人和火,害怕木音、喜欢独处、喜欢发狂、腹胀、循行的位置出现酸冷疼痛,主一切血中病、然后那些词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就是字面意思。
也是分为虚实。
实病:刚刚讲过,阳明气血都旺盛,阳气最足了,所以实病就是热、就是上火,尿就黄、饭量大吃的多饿的快,这都是胃阳明气盛的状态。
这个就是前文之中提到的那个消化的情况,胃中热量足吃的多消化的快,胃中热量不足了,吃的少,消化的慢,就是这个道理。
虚病:和实病正好相反。
这里再插入一个知识点。
就是三阴三阳的意思和分布顺序。
阴阳是中医里不能离开的一个内容。
阴是指一切消极的、不动的、冷的、向下的。
阳是指一切积极的、活动的、热的、向上的。
中医讲究阴阳结合、阴阳互根互用又互相制约。
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的,这就是太极图的内涵所在。
相对于正常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平衡。
只要是不平衡了,就要出现病态。
因此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此阴阳图,可以多多参悟一下,是属于秘传的
人是可以转变阴阳的,纯阴为鬼、纯阳为仙。
阴阳驳杂为之人。
那么结合三才之道,在阴阳之中,就是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厥阴、少阴。
所以阳明经的力量是很大的,阳气也是特别旺盛的。
那么继续讲下一个经络,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这里又要补充一点,我写东西就是这样,想起来一点说一点。
就是经络的病态,有一种就是所过就有病,就比如刚刚说到的手指头不能动疼痛等等,就是因为这个位置是他们循行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和脏腑有关,脏腑功能受影响,比如肺病的咳嗽等等。
嗝、身体沉重、以及后面的许多问题,还是都是字面意思,就不一一解释了。
但是有一个主要的是,黄疸这个病,现代医学说是胆囊的问题,但是古代的时候,认为是脾经的问题,这个的反正自己愿意相信哪个就是哪个就行了,反正我是相信老祖宗的。
脾经之后,就是手少阴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