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周胤借钱(1 / 2)
“报……魏将军、军师……”
“知道了,知道了!小声点,不必阻拦!”
示意校事退下,魏延心悦诚服地端起酒碗,“伯约啊,你这招欲擒故纵……哦不,这招欲纵故擒,满宠真的上当啦,哈哈哈!”
“不,不,不,满宠退出襄阳城,与我的信并无关系。”姜维回敬魏延一碗,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其实,满宠早就有退出襄阳之意,只是没有合理的借口,更担心曹爽借题发挥。
“如今,曹羲捡回一条性命,绝不敢在襄阳多加逗留。
“只要有合理的理由退兵,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回到洛阳,肯定会帮忙劝说了。
“所以嘛,我那封信表达上是给满宠,其实是写给曹羲的,哈哈哈!”
“不错,不错!我大汉既得襄阳又得荆州六郡,你这征东大将军,差不多该升卫将军啦!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姜维再次举起酒碗,面色变得凝重,“我虽得荆州,防守压力却大大增加,既需一员上将镇守襄阳,还需一员上将镇守江夏,防止东吴的反扑。”
“此事无需忧虑!”魏延连连摆手,一脸的满不在乎,“以襄阳之坚固,只要稍稍稳妥的将领,三千兵马就能守住。
“江夏的防御固然重要,但吴军主力被拖在合肥,至少半年内不敢找麻烦。”
说到这里,魏延猛然想起了什么,“伯约,咱的拦江铁索,为何还没送到?”
“快了,快了,可能就这几日。”
得到肯定的回答,魏延再无忧虑。
拦江铁索,是个很笨的防御办法,却也非常有效。
如果敌兵沿江而下,拦江铁索很难起到拒止作用,但如果敌兵逆水而上,拦江铁索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在魏延与姜维的计划中,只要在下雉一线拉设拦江铁索,最多只需一万兵马,就能有效阻止吴军袭扰荆州。
剩下的,就是休兵养民,坐看魏吴两国在合肥头破血流了。
…………
趁着“汉军战船没有注意”,满宠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悄无声息”地撤出襄阳。
汉军入城之后,满地的狼藉让众将傻眼——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仍被震得一愣一愣。
特么的,襄阳城的地下到底藏了多少老鼠,没人敢去想象,更没法精准计算。
不过,不要紧。
只要养个三五百只猫,再确保城中没有余粮,不出三月老鼠就能绝迹。
为稳固荆州的防御,在蒋琬与费祎的建议下,刘禅专门设立了“南郡都督”与“江夏都督”一职,位同四征将军,并兼任太守一职。
然而,刘禅的诏书中,并没指定具体人选。
这应该是蒋琬与费祎的主意,让魏延自主选择可靠人选。
既然如此,魏延正好动用自己的职权,指定长子魏容镇守襄阳,并指定柳充与黄崇为副将协助镇守。
至于江夏都督,经过一番自荐与争抢,最终被关索抢入囊中。
荆南四郡的太守,蒋琬与费祎各自派出两个门生,而荆州六郡的县级官,则由姜维培养的“小学生”担任。
他们并非名士,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再经过广汉各县半年的“实习”,足以胜任一般的政务。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七月,汉军全师凯旋。
“军师,军师……”
周胤急匆匆追上来,满脸堆笑,“军师,这张小纸片,真的能领三十万铢?真的不是吴国铢钱?”
“唉!”
姜维彻底无语,“周将军,到底要我说多少次?你到底烦不烦?”
“可是……廖将军、马将军、赵将军和邓将军,还有柳将军与关将军都说,你是骗人的……”
“靠!你这么好玩儿,他们不骗你骗谁?”
姜维懒得多说,拍马走在最前面,留下周胤惴惴不安。
这张小小的纸条,看起来是张欠条。
军中将领打麻将时,周胤见过他们打欠条,最多见过一百多万的金额。
问题是,那些欠条至少盖了个私印,至少知道是谁出具的。
而姜维这张纸条,既没签名也没盖印,若说能换三十万铢,周胤很难相信。
好些人说他被骗了,有的劝他扔掉,有的想用一条鱼换取,搞得周胤寝食难安。
只能说,他没见过姜维的“支票”。
这样的“支票”,既没签名也没盖印,左下角却有一串奇怪的图案。
说是图案,其实是一排粗细不同的线条。
别说周胤,军中众将研究了好几年,也看不出什么特殊意义。
但是,姜维能看懂。
诸葛果也能看懂。
她只需简单一看,心里默默一算,马上就知道真伪。
因为,那一排粗细不同的竖线,其实是二进制条形码,与票面金额和时间一致,算是独有的防伪特征。
姜维拍马离开,周胤又盯上了关樾:“喂喂喂,关将军,那边围着好多人,吵吵闹闹的是在干嘛?”
“买券呗!”
关樾没有多说,往人群中的熟悉身影挤去。
众人正在买卖的优惠券和预购券,正是广汉郡去年发行的,既能买酒也能买白糖、红糖与香皂,有效期是今年年底。
“夫人,你怎么在这里?”
“夫君!终于等到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