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2 / 2)
王厂长说:“投入适当的广告确实很有必要,咱们每天看电视,秦池酒的广告铺天盖地,人家的产品也卖得特别好。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里的秦池酒,是从西安市场上拉回来的,人家酒厂连运费也省了。”
几个人都说做广告好,销售量增加了,广告中投入的钱也就出来了。
从许宏涛内心来说,他总认为,包装陈旧,产品低端化严重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只要有略高于市场需求的产品,有较合理的价格,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这时候,才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销售。就目前的产品,包装上无论哪个方面,都没法和市场上热销的品牌相比。价格上虽然偏低,但这正好说明利润空间不大。厂里利润空间不大,经销商也利润空间不大。这会的销售方式是厂里直供零售户,如果要供给批发商,再由他们批发给零售户,那么,这个价格体系必然不能适应。所以,这一切都是应该考虑进去的,而不是想到什么干什么,顾此失彼。也不是农村人常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他还觉得,应该用产品引领市场消费,而不是由产品去填补市场空缺。当然,这是个复杂又系统的工程,他一时半会也没有特别成熟并且万无一失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面对徐厂长的提问,许宏涛想起那次在漠柳营吃饭遇到的事,他说:“做广告的方式很多,像秦池那样做电视广告,我们厂肯定没有那个实力。像沱牌酒那样在街头做广告,也许可以,但费用也不少。我听说一个广告牌每年租费要两三万元。再说,那个喷绘也特别贵,每平米50多元。”
许宏涛说完,徐厂长见他没有说出什么新的方案来,便说:“你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许宏涛说:“我觉得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好的办法是赠送礼品,每件酒赠送几个杯子什么的,也许是最实惠的。”
徐厂长显然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关键是杯子送了之后,杯子到不了客户手里,这些零售户会把杯子给自己留下来。这样一来,咱们送了还不是白送?”
许宏涛说:“咱们可以印些宣传品,张贴在那些零售店的门外,告诉消费者,买咱们的酒送什么东西,让消费者知道,那些零售店也就无法贪占了。”
“这个倒是个办法。”徐厂长说。“我只想到送了东西到不了消费者的手里,小许说的这倒是个办法。咱们印些宣传品,四处张贴,也能起到宣传的作用,用赠品吸引消费者。两者互相补充,一定会有效果的。”
“咱们还可以做些无纺布的条幅,上面印上宣传语,让那些人挂在门口。王厂长说。”
大家一合计,觉得这个办法是省钱又能达到广告作用的最好办法。
几天后,徐厂长和王厂长他们去了西安,订购了促销用的保温杯,并且喷绘了五百条无纺布的条幅,上面的广告语是:喝丘泉酒,送保温杯。
厂里制定了较为规范的赠送方案,每件酒送一个保温杯。每个保温杯价值十二元,等于每瓶酒少了两元钱的利润。
同时,厂里要求业务员去以后,帮助门店把条幅挂起来,并且要求买整件酒的,必须把保温杯送给消费者。
虽然想尽了办法,也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没有出现像王厂长估计的那样,原来准备买两瓶的都拿了整件。来买酒的是有增加,但不是很显著。
到第二年三月份,开始有消费者在传说,秦池酒的生产能力跟不上销售需求。还有,秦池酒把3.2亿多元交了广告费,如果产品质量不变,价格就要向上调整。如果价格不变,质量就要下滑,要不,那么多的广告费,从哪里来呢?许多人觉得秦池酒财大气粗,但是,许宏涛却觉得花了那么多的广告费用,但市场管理却没有跟上,价格混乱,无序竞争,倾销现象严重。
许宏涛甚至在好几家门店里发现,店主对顾客报秦池的零售价时,报得特别低,在报完之后,随即说这酒大多是低度酒,喝着不如高度酒,要喝还是喝高度的好,紧跟着介绍自己要卖的那些。有些人就会听从店主的介绍,买了店主介绍的品牌。许宏涛知道,这是典型的“先抑后扬”,把消费者都知道的商品价格说得很低,对不熟知的商品说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