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 81.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哪个皇帝得位……

81.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哪个皇帝得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幕一句“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之一”, 让无数开国皇帝眉头一皱。

古青青是不是含沙射影说他们得位不正?

唐太宗李世民轻声咳嗽,移开眼神,唐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他的父亲李渊, 从前是隋朝的唐国公。

他跟杨广还有亲戚关系呢。

要是这么算, 那李渊算是篡位,得位自然不正。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就黑的脸, 此刻更加黑了, 深深感觉自己被内涵到了。

他原本是后周的将军,主少国疑, 于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么来算, 也确实是篡位, 对皇上不忠心。

各大王朝往往以忠孝立国,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开了这个头, 忠诚这种价值观实在是很难宣扬下去。所以, 宋朝非常提倡孝道。

赵匡胤心中腹诽,他到了陈桥那里, 兄弟们非要给他披上黄袍, 他再三推辞, 说自己也不能背叛皇上,但是他们非要逼着他当皇帝。

他也很为难,他也是被迫的。

赵匡胤有些心虚地想。

————

汉高祖刘邦非常惊讶:“朕乃布衣, 只拿着三尺剑取天下,本来以为够难了,结果这人居然是乞丐!不容易,真不容易。”

幼年时,他家里有田, 父母和兄长都勤劳肯干,跟乡里的人相比,还算不错。因为家里有点小钱,他才能安心当游侠,用家里的钱请朋友吃饭。

后来还谋了泗水亭长的官职。

起码刘邦没有当街讨过饭。

刘邦对这位皇帝的好奇心爆表了,感慨许久之后,摩挲着自己的胡子:“这得位最正的皇帝里面包不包括朕呢?”

“朕曾经也是什么都没有的黔首。”

吕后:“陛下,你也当过泗水亭长,你觉得这样不算篡位吗?”

泗水亭长相当于地方派出所的所长,也算是吃公粮的人,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自然有义务效忠秦始皇。

刘邦轻咳一声,说起了歪理:“这哪能算篡位?始皇帝手下官员那么多,哪里会理我一个小小亭长?咱不配用这个词。”

“你要是这么讲的话,那朕要好好跟你掰扯掰扯。听说那秦国王室以前还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呢!他们这不算马奴篡位吗!”

大家都是篡位的,大哥不要笑二哥。

————

天幕下,朱元璋正在数落自己的儿子们。

之前天幕放了嘉靖皇帝的视频,剧透了那明太宗是朱棣。一时间,朱元璋气得要命。

他儿子居然抢了他孙子的皇位!简直混账!

朱棣的兄弟们的意见也很大。朱允炆可是大哥朱标的儿子,朱标对他们多好啊,朱允炆性格也不错。

想不到浓眉大眼的四哥朱棣,居然这么丧良心!

虽然朱棣解释可能是兄终弟及,但没几个人相信。

朱棣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

朱元璋果断下令,所有藩王不得出京,等到事情水落石出,才能回到封地。相当于被软禁了起来。

朱元璋气呼呼地指着朱棣:“不孝子,咱希望下一位皇帝还是咱大明的皇帝,让咱听听你到底是造反,还是兄终弟及。如果不讲的话,你就不要想着回北边了。”

朱棣默默点头,接受了朱元璋的安排。他还以为自己会被关进大牢,结果只是被软禁在府邸里面,已经算不错了。

朱允炆眨了眨眼睛,脑海里冒出许多计谋,肯定不是什么胡扯的兄终弟及,而是造反。等到事情水落石出,不用自己出手,朱元璋就会把燕王处理掉。

可惜的是,爷爷对待大臣非常狠辣,对待儿子们却很好,即使朱棣会造反,应该也不会要了朱棣的命,大概率就是除爵。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想让燕王死得彻底。

他心想,没关系,等到爷爷除去燕王的羽翼,他会出手。

在万众期待中,视频开始播放。

朱元璋一听这介绍词,因为儿孙不孝而产生的郁闷之情消散了。

他怎么感觉这上榜的人好像是他自己呢?

——

果不其然,接下来屏幕就揭晓了谜底。

【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朱家务农为生,家里很贫穷。他在整个朱家家族里面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这个“重”是辈分。

重一,重二,重三是伯父生的,是朱元璋的堂兄。朱重四才是朱元璋的嫡亲大哥。

古徽州流传着一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家里太穷了,小孩长大就要往外丢了。徽商那么发达,一部分原因也是被逼的。家里养不活他们,所以年轻人必须背井离乡才能得到出路。

如果人生是场游戏,那么朱元璋拿到的是地狱模式,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一家人给地主刘德干活。

古代没有儿童保护法,雇佣童工不犯法。八岁的时候,朱元璋便给地主刘德放牛。

这个地主很刻薄,不过地主很少有不刻薄的。据说,朱元璋经常被打骂,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总是吃不饱。

虽然生活贫穷,但日子还算安定幸福,哥哥娶了嫂子,生了孩子,家里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元朝末年。王朝末年总是相似的,各种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而元朝的尤其多。因为民族矛盾尤其剧烈。

元朝把中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等等)。

据说,杀死蒙古族人要偿命,杀死汉族人只需要缴纳一头毛驴的钱。*

朱元璋九岁的时候,明朝的宰相伯颜,还提出了一个方案:“杀掉天下姓张、王、刘、李、赵的汉人。”

《元史·顺帝纪》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

宰相伯颜是蒙古蔑儿乞氏人,这个部落在草原上的名声特别臭,他们屠杀别的部落的人,并且吃人.肉。

成吉思汗非常厌恶这个部落,几乎把他们杀光了,但还有残留,伯颜就是他们的后代,可能天性残忍。

伯颜重用色目人,极其讨厌汉人,直接废除了科举,还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语言。

汉人宗族意识强烈,同姓人经常抱团。在这位宰相的眼里,把这些大姓杀光,那汉人就好管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