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路子错了(1 / 2)
《尚书·禹贡》到底是谁写的,现在已经没办法确定了。
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
但是现在已被学界所否定,基本认为是后世战国时期的文章,而且是战国时魏人写的。
而《禹贡》的内容呢?
简单的说,就是一篇以“大禹”的口吻,来讲如何治理天下山川水道的书。
其中讲到了如何疏导黄河,正是从一处叫做积石的地方开始,直至疏通入海。
既然写这篇文章的人是战国时期的人,那他显然是无法知道当年大禹治水是怎么治的。
但是,他提出的梳理黄河的方法,却恰好也是从积石开始,直至入海。
在喇家遗址出现之前,这件事可以不以为然。
但是现在确定了,四千年前积石峡这边,曾经爆发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而且时间和大禹传说年代很接近。
那么,事情的真相就又开始扑朔迷离了起来。
是否,在战国时期,还有大禹当年治水的详细历史流传?
所以这位魏国人才能窥探到大禹时期的大洪水发生经过,写下了这篇疏导方案?
也或许,在战国时期,还是有流传一些大禹治水时的经历,魏国的这位作者,只是将其整理进了《禹贡》里,所以他才以“大禹”的口吻自居?
还是这篇《禹贡》就真的只是巧合,恰巧提到积石山这个洪水爆发的源头?
现在的人已经无从得知历史真相了。
孔文建提出了《禹贡》的事后,三位至少都是教授级别的高级研究员,纷纷沉默了下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万千思绪飘过,但是却都按压在心里。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太缺乏实证了啊!
如果,能够真的证明出这场发生于四千年前的大洪水真的就是大禹治的那场大洪水。
那么大禹治水就将成为真实的历史,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
那大禹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儿子启,也可以有定论了。
再延伸下去,华夏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夏”,也不再是没有足够证据可以证明的传说,而成为真正无可置疑的信史了。
只要能证明大禹确实存在,那夏朝也就成为了能够被证实的真实历史。
至于大禹之上的三皇五帝,那不是现在的学者们能考虑的事情了。
在简单的探讨了一番后,李春潮和孔文建各自怀着乱七八糟的思绪,离开了地质工作组。
虽然说,此行他们解开了喇家遗址的毁灭之因。
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有拨开迷雾见太阳的感觉。
反而心头升起了更大片的迷雾。
这场史前大洪水是否和大禹治水有关?
如果真的有关,那夏朝的断代,是不是要推后170年?
夏朝的起始年代推后的话,后续商周的断代被影响,又要如何才能理顺?
种种问题,让他们二人头都大了一圈。
不过,这场大洪水的发现,还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了社科院考古所的驻地后,孔文建就将所有人都召集了起来,将地质工作组的研究情况,告知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