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壁炉(求收藏求追读)(1 / 2)
在史前聚落之中,壕沟是一种很重要的防御工事。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城墙这玩意显然是没办法大规模建造的。
但是华夏先民们很聪明,创造出了壕沟这一抵御野兽的防御工事。
简单的说,壕沟就像是古代城池常见的护城河一样。
只要沿着聚落外围挖一道数米深度的壕沟,就可以很有效的阻隔野兽的袭击。
然而,哪怕是一道壕沟,对于四千多年前,生产力低下的华夏先民来说,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史前遗址都能找到壕沟遗迹的。
更别提喇家遗址这种宽十几米,深度5-6米的大型壕沟了。
已发掘的所有史前遗址中,能够拥有壕沟的都非常少见!
站在人群中的苏飒十分惊讶的说道:“我记得齐家文化之前出土的遗址里,都没发现壕沟存在吧?”
齐家文化是距今4300年至3600年之间,存在于甘青地区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青铜时代初期的文化。
目前在甘青地区,累计已经出土发现了多达数百处齐家文化的遗址。
但是没有任何一处,出现过这种大型的壕沟!
“是的。”孔文建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所以,恐怕这个喇家遗址在齐家文化中拥有很特殊的地位。”
“或许...是一处文化中心?类似于方国时代的都城?”
青海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认同的点点头:“所里几位研究员的猜测和孔教授一样。”
“这次发现的喇家遗址,肯定是在齐家文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简单看过壕沟的痕迹后,还没等大家细细观摩呢,青海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就继续说道:“除了这里的第一发掘点之外,我们在下喇家村东北处,已经开辟出了一号工地。”
“1号工地目前探明的应该是有五座东西排列整齐的房址。”
“不过因为目前人手不足的原因,只完成了1号房址的清理工作,后面的四个房址才刚布了探方。”
“接下来这段时间,这四个房址就需要交给社科院的各位同志负责了。”
说完,他便火急火燎的打算带着大家先去踩踩点。
社科院考古所的众人来这边可不是来参观或者调研的,他们是被抓的壮丁!
参观什么的,大致看几眼就行了。
重要的是干活的事情!
社科院考古所的工作人员不由分说,风风火火的就带着孔文建和陈翰一行人,来到了下喇村东北处,已经搭建好保护棚的工地上。
青海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已经伙同当地居民,为这些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的其他考古队准备好了各自的负责区域。
一号工地、二号工地、三号工地,每块工地上都有多达数十个探方正在打下,等待着分配。
因为社科院考古所是上头的嫡系部队,所以青海考古所为了讨个吉利,就给他们安排在了一号工地这边。
一到一号工地,大家眼前就出现了五个左右相对排列的探方,每个探方长宽都超过了三米。
其中被标记上F1的探方,看起来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露出了清晰可见的遗址情况。
而剩下的四个探方则一片泥泞,显然只是找乡民帮忙把坑挖出来了而已,还等待着考古人员开工呢。
没开工的探方自然是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人员,全都将目光投到了1号探方。
能看得出来,1号探方内应该是一个由居室、门道、门前场地构成的房址,是华夏文明早期的“住房”建筑。
简陋那肯定是很简陋的,毕竟是四千年前的房子。
而且被深埋地底后,实际上也看不出任何房子的形状了。
只是凭借泥土层的不同颜色,大致可以看出这里以前是有墙体的。
而且四面墙体的痕迹依稀还能看出涂抹了白灰面,说明当时喇家遗址的先民还掌握了给房子“涂腻子”的技术呢。
这可不简单!
陈翰饶有兴致的细细观察着1号房址,只可惜有用的文物,显然是都被收集起来保存了,不会露天摆在遗址上。
除了一个大概的房屋轮廓之外,陈翰看不到更多有价值的物品。
不过青海考古所的工作人员适时的为大家介绍起了1号房址的发掘情况。
“1号室并没有发现完整的日用陶器,只出土了一件残陶罐,各边石器和玉器的半成品。”
“所里的研究员推测,这个房址可能是已经废弃了,或者非生活居住的房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