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回 世矩代君议朝政 新旧观念大碰撞(2 / 2)
和京城各部协商国事的和谐氛围不同,另一场发生在江南扬州的对国事的探讨却是一场激辩。
激辩双方分别就是当今圣上杨广和原江南陈国司空章昭达。
这章昭达虽是被招安归隋的前朝司空,但其为人率直,也是积擅直言上谏之人。加上其对江南民情的熟悉,此时正断然否决着皇上杨广的江南发展新主张。
一时间,扬州府衙之内呈现君臣相撕,互不妥协的难堪局面。
杨二此时更是一脸苦笑,但却又难以说服眼前这个自诩为江南通的老者。
“章老先生,汝虽身为前朝司空,掌管江南全局,但汝只顾重点城市发展建设的方针明显是错误的。还有汝坚持的扶持江南贵族,以贵族地主管理百姓的那套早已过时了。再说,江南贵族也被我朝收缴了土地,岂有再将土地归还的道理?难不成大江南北施行新旧两种土地政策?汝虽为南陈司空,官居高位,但仍旧没有看到南陈覆灭的根本缘由。其实就算朕不攻打,南陈也陷入内外交困之中,难以维系了。”杨二还在苦口婆心的说着。他非常苦恼的是,自己说的那套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理论太过超前,以至于眼前的老学究章昭达思想僵化,完全不吃他这一套。
“陛下,老夫现为一介平民,但仍难接受土地新制但若陛下强行推行,老夫也无可阻拦,方才之言也仅是将心中所想对陛下道出罢了。不过陛下所言将江南经济发展的重心偏向外贸,偏向新建沿海城池一事,老夫认为不妥。老夫早对陛下说过,沿海皆是百越属地,人烟稀少,且常遭受海浪风暴的侵袭,根本是非人居住之地。陛下的营建上海港的规划谋算实属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举。试想江南百姓有谁愿放弃内陆平静安详的生活而去海边?望陛下三思而定。”
“你~”
杨二一时气结,这章老头在土地新制施行上说不过了,又在建城一事上挑骨头。看来想从理论上说服这个时代的人还是非常难,只有让现实去打脸他们,才能让他们接受后世的发展理论。
“陛下,莫气恼了。章先生说的话也非全无道理,不如先一步步将百越之民同化,再行发展沿海。”郑旭忙上前劝解道。
“陛下,何须与这落魄老儿置气,不如趁此南下巡视机会,选择一两处适合建城之地,先行试点陛下向大洋索取财富的理论,若是行得通,那时再行推广不迟。”卢照邻提议道。这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嗯!卢相此言极是。那就先以上海港为建设重点,其他地方暂缓选址。郑旭~”
“陛下,臣在。”
“朕决定以汝为首,搭建上海港建城各级官吏班底,最迟于今夏末秋初之时,上海港要初见雏形。可向京城裴相处索取阎立德兄弟为建城督造使和规划使。征发江南民夫三十万,限两年时间把朕的上海港建好。”
“是,陛下,臣定尽全力为陛下建城。”郑旭无话可说只得应命。
“唉!若是他在这里督建上海港就好了,可惜啊!”
杨二虽然任命了自己非常信任的郑旭来督建上海,但心中却有着另一个最佳人选,只是此人不在这里,不由叹息着。
见皇上心意已决并未再理会自己提议,章昭达也就不再多言了,只是摇着头向府门外走去,真就一副落魄之状。
回到府衙后书房,杨二见穆先生正在这里等他。
见杨二进房后穆先生便乐呵呵的起身说道:“呵呵!前厅吵得很凶嘛!也就是你了,换做别人当皇上,早就学朱元璋将那南陈旧臣推出斩首了。也不知道你当的是皇帝呢,还是城建局长?”
“呵呵!你我比他等多拥有1400余年的见识,难不成还跟这些老古董置气?他们都是没见识的,可以理解。至少穆老你是支持我这样做的就行了。”
“嗯!其实无需多说,一道圣旨下去,这城也就建了。”
“还是要堵住芸芸众生之口,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最起码体现了对此时大臣忠臣们的尊重。以免落个刚愎自用的形象。”
“是啊!不过兴建一座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需要投资不少钱的,就算人力不算钱。”
“穆老说的是,想那隋炀帝就是兴建东都洛阳时,大兴土木造成民怨沸腾,江山不稳的。这上海的建造难度远超重修洛阳啊!”杨二有些感叹的说着。
“其实建设上海滩,在投入巨资同时,也是一次商机。你想,建城需要的物资有那么多,这需要多少商人参与进来,又能增加多少就业岗位,多的不说,就拿木料石材两样来说,将会带动伐木业、石材加工业,甚至运输业和与之配套的各种服务业发展,这建城也不见得就是劳民伤财的坏事,筹措的好兴许就是振兴百业发展的契机。”
穆先生毕竟年长杨二几十岁,学富五车,见多识广不说,对国家建设发展这块还是多有关注的,这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
“嗯!说的好。非常好的思路。兴建基础设施,拉动内需,这在后世也是政府处理经济不景气时的常用之策。”
在穆先生的提醒下,杨二猛地想起了后世的国内建设,也常听国家投入几百个亿的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内需,走出经济萧条阶段。
“对!穆某建议,建城的所有物资全部由江南提供,一座新城定能带动江南各业巨大的发展。这不正是南巡想解决的事情么?”
“好!这道理不说通全是困难。一旦通了,就全是机会了。我决定,建城所需木料全部岭南出,经由南海港~不!广州港海运到上海。这样即可带动岭南发展又能顺带建设起一个广州港,呵呵!一举三得啊!”杨二越想越是激动不已。
“对!其实不光木材由岭南出,就是石材也可由岭南出,那边的山多得是,开山取石还能顺带修通道路,修路可是积德的百年之计啊!”
“唉!刚才真该让穆老跟我一道在前厅就对众臣这样说的,也好看看那章昭达老古板如何下台?”
“呵呵!今天想好了,明天再召集众臣子或者把随行学子们全都叫来,好好给他们上一课。否则他们是永远也想不到这些的,他们眼界也只看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嗯!穆老提醒的对,应该跟他们讲讲这些,洗洗脑了。做我新大隋的官也该在思想上与时俱进才行。”
“与时俱进?好词!呵呵!好词啊!”
隋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