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回 平叛军纷至沓来 杨玄感作人嫁衣(1 / 2)
接连三日,城外韩擒虎部官军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样对黎阳城发动攻击,而是驻扎在南岸远远的瞄着黎阳城。
这一反常举动反而让城中的杨玄感等人感到心慌不已。
这天,杨玄感派人找来驻守水门无事可做的高可仁进府商议。
“高先生,你来说说韩擒虎为何不来攻打城池,他在等什么?”杨玄感问道。
“楚王,韩擒虎不动,无非两点缘由。一是他兵力不足,打不动这黎阳城,在等其他官军前来围攻黎阳;二是防范陈国司空章昭达大军沿河而来。若是高某猜的不错,那章昭达、徐子陵的江南义军已在北上路途之中了。几日之后便会与我等会师于黎阳城中。”高可仁摇头晃脑的说着。
“嗯!若是江南义军到此最好。但要是其他官军先到,我等在这城中便陷入被动了。”杨玄感没有高可仁那么好的心情,他的谨慎多疑已经令他觉得情况不妙了。
“禀报楚王。”
正在二人交谈之际,府外进来一个中军校尉来报。
“何事?快说。”
“报楚王,探马探得原已北上的黎阳守军吴烈、何伦部已从范阳回援黎阳了,最多两日便可抵达东门外。”
“啊?吴烈他们不是随杨广同往辽东了么?怎么会重返黎阳?“
杨玄感大惊,看向高可仁,想从高可仁那里找寻答案。只不过此时的高可仁也是一脸的懵逼中。
“报~楚王,对岸又有官军大队骑兵出现,远远望去大旗上有一”贺若“二字”又一个中军急匆匆的进府来报。
“此定是驻守庐州的贺若弼部人马赶来了,我军形势不妙。“杨玄感肯定了心中的不安说道。
“楚王,我关东士族反隋,他庐州官军必然出动,也属正常。他若不来反倒奇怪了,楚王不必惊慌。“高可仁赶忙安慰道。
“报~黄河上游来了一只船队,规模颇大,有船数百。不知何处人马?“又一中军闯入来报,惊吓的杨玄感手中茶杯好悬掉地上。
“快,高先生随本王去南门观望。“杨玄感放下茶杯便起身往外走,高可仁也觉不妙,忙起身跟上。
很快,二人登上了南城门楼。
这时,镇守南门的大将刘黑闼已经在手搭凉棚向西南方向上的河面观望着。
“刘将军,可有看清河面敌军?“杨玄感急问道。
“末将已经看清了,战船旗舰非常好认,舰上大旗上书”宇文“二字,显然是上游京城宇文成都的禁卫军出动了。我这南门来的官军可是不少啊!“刘黑闼有些无奈的说道。
杨玄感抬眼看去。果然,看到宽广的河面上一艘巨大的战船尤其醒目,而这战船上高悬一面大旗上正分明写着“宇文“二字。
“啊?果然是宇文成都的京城禁军。高先生这可如何是好?城外官军越来越多了,不如早些弃城而走。“
杨玄感第一反应便是逃,这个已经形成了习惯,正是因为他潜意识中对危险的预警,才能每每选择逃跑的时间正确,才一次次脱逃成功。这时,他的潜意识又在向他报警了。
“不可弃城,楚王你看这天下我等还能去何处?又到哪里去找一处如脚下黎阳城这般的坚城。我等一旦弃城而逃,定然溃散,如同丧家之犬般,这让天下义士又如何想?只有奋起与官军一战,才能赢得天下反隋义士之心,那时普天之下反隋烽火才能四起。楚王可派人前往江南一线联络章昭达、徐子陵的江南义军,也许他那处义军正在北上路途中。只要江南义军到了,定可将眼前之敌分化开去。“
高可仁厉声说道,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一股对杨玄感胆魄的蔑视。
“即如是说,那本王就派出心腹前往江南。但还请先生预作最坏打算。”见高可仁说的在理,杨玄感调整了下惊恐的心绪后说道。
“嗯!高某自有安排。为反隋大义,还请楚王无论如何先守住此城。”高可仁拱手请求道。
“请先生宽心,本王手下将士士气正盛自会紧守此城不失的。”
高可仁听了这才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河面上越聚越多的官军战船。
对于去往江南各处游说原陈国旧臣起兵反隋一事的原陈国司空章昭达来说,这一行倒还顺利。多有陈国退隐民间的旧臣给予原司空章昭达面子,不仅积极参与还提供了大量的金银已作募兵之用。
在章昭达和徐子陵两人的暗中运转下,原衷于陈国的退役士卒和原陈国大将军徐子健手下旧将纷纷慕名投军,不到两个月便聚齐了近万江南反隋义军,声势逐渐响亮,使得蛰伏在龙门山中的义军营地也逐渐热闹起来。
这天,杨玄感自淮阴起事并迅速占据黎阳城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这让章昭达和徐子健等一干义军将领们均感兴奋。
按照事前和杨玄感的约定,他们将率领江南义军出龙门山渡过长江北上黎阳与楚王杨玄感义军合兵的。为此,二人在军帐中聚将商议着进兵路线。
“诸位,从眼下情形看,我军当出龙门一路向北从当涂过江。江北庐州和盱眙两地官军现已被吸引至黎阳城,江北这一带尽皆空虚。我义军这一路北山沿途还可尽揽反隋投军义士,壮大自身,无论如何都是好的。诸位以为如何?”章昭达指着地图说道。
“嗯!章司空此行军路线倒是合理,于我军有利。但是,现今黎阳城已经吸引了众多官军进剿,光是驻守庐州和盱眙两地的官军便有十万之数,我军应约前去岂不是避虚就实,如同飞蛾扑火么?”徐子陵问道。
此言一出,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泼下,让包括章昭达在内主张南北义军合拢的众人顿时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是啊!徐将军此言精辟,现今时局已非,黎阳成了隋军重点清剿之地。先不说我江南义军能否渡过黄河与之会师城中,就是那驻守通济渠口的官军韩擒虎和贺若弼两军我等亦是敌不过的。何必再去黎阳呢?不如趁中原空虚,我义军尽快打下一处以为根基。至于黎阳城么?就让他为我等吸引官军也好。”原陈国老迈的仆射公袁宪提议道。
“章司空,末将觉得袁仆射公说的不错,我等不用去黎阳就死。”徐子陵见义军中份量极重的袁宪支持自己说法,底气便更加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