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选择不多(1 / 2)
这时候,他们也接到了诏令,这就是朝廷对他们发出了十万火急的诏令,让他们立即返回京城,勤王救驾。
洪承畴看着这样子的诏书,他是哭笑不得,他说道:“朝中诸公,目光短浅,尸位素餐,果不其然,旬日之前,逼着我等深入济南,现今一战未打,又速回保定,来往之间,疲于奔命,尽耗其力,空有数十万大军,不战自败,千古笑柄也!”
杨嗣昌也都愤怒不已,他说道:“如果不是朝中诸公苦苦相逼,我等也不会如此大胆的深入敌后,现在进时容易,出去难。”
在这时候,他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锅甩出去,要知道孤军深入,可不是他们自己选的,而是朝廷逼的,朝廷有今日的绝境,这也是咎由自取,不是大家害的。
同时他们也都鄙视朝廷的做法,这些官员真是鼠目寸光,当朝廷和京城有难的时候,他们就像开水烫脚了一样,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想,那就是用尽一切办法,把他们这一支大军调回京城去。
但是实际的问题,他却视若无睹,根本就不顾。
难道他们看不出来,他们的这一次大军也算是陷入了敌人的口袋之中,相当于陷入了敌人某种围困之中。
刚来的时候是十分容易,因为对方放开了道路,让他们长驱直入,他们可是相信一点,想回去的时候,可是没有这般的容易,这样子的场面,真是令他们感到无奈和苦笑。
洪承畴说道:“朝中的诸公,他们害怕了,不惜一切代价,让咱回去,但是他也都不想想,咱们就算回去了,又能怎么样?能够顺利回去吗?那么多大军回防,吃什么?用什么?”
杨嗣昌痛心疾首而道:“如果咱们不回去,在这里死守,又能怎么样?能守得了吗?能坚持得下去吗?真真正正的是进退两难了,放眼上下几千年的战例,没有如此困境,这全是朝中诸公,急功近利,才会造成今日的下场!”
洪承畴说道:“现在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够命令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回去。”
但是即使洪承畴和杨嗣昌下令,士兵们回防,准备回家了,这些士兵也都没有丝毫高兴,很多人都无动于衷。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他们口中还有几口吃的,还能熬着,如果回去以后,回到北直隶那种地方,去岁无收,今年春耕又过,他们该吃什么?穿什么?
朝廷会为他们提供粮响吗?朝廷倒不是有意扣他们的粮响,而是朝廷根本就没有,以朝廷现在的财政,勉强能养十万军队,再多的话,估计就不行了。
这样子的情况,可是让这些士兵非常的无奈,士气跌到了最低点,偌大的军营,前一刻还气象森严,戒备森严的。
但是就在听到这一条消息以后,就彻底的放羊了,有人发呆,有人痛心疾首,有人大叫大喊,这军营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名闻天下的静云公,还有华夏军的持节代表,吴修文前来求见。
他们现在可是气派的很,是使者持节而来,他们打的是华夏王的旗号,拿的是使节,这就是国家级别的出使了。
如果在前一刻,他们的到来,还会令这些明军士兵们,非常的敌视,非常的不屑一顾,但是现在他们来了,可是让许多的人,都为之引起希望。
静云公年老,不能骑马,他是让人抬着一张逍遥椅来的,坐在椅子上,他轻摇鹅毛扇,从容自若,空有成竹对这些明军的官兵说道:“老夫是为了和平而来。”
如此重要的事情,马上就传到了洪城畴和杨嗣昌这里,他们也都知道,对方现在出使,无非就是为了劝降他们。
洪承畴他说道:“杨兄,你怎么看这件事,这见还是不见?”
站在洪承畴的立场,他肯定是不想见的,他跟华夏军之间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根本就化不开,只怕他去到了华夏军那里,就会被对方推出的辕门之外,斩首示众。
但是如果说不见的话,只怕会犯了众怒,现在的军队,已经陷入失控的边缘。
以前的洪承畴,就是凭借着朝廷给他的权利和朝廷的威风,统帅着这一支军队。
当朝廷的威风,已经没有了,不复存在的时候,他还拿什么来统帅这一支军队。
以前手下的将领们,可是不敢直闯他的大帐,不敢随便的跟他顶嘴,现在知道大明的京师都出事了,京师危在旦夕,这些士兵和军官们,说话也都有底气,有些不服管教了。
洪承畴就十分明白一点,到了这一个时候,必须顺着大家的利益,让大家获得共同利益,一条路走下去,否则他就统管不了这一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