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39 《焦耳》综述光速接收(求订阅)

439 《焦耳》综述光速接收(求订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许秋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操作着笔记本电脑,登录学校邮箱。

没过多久,他便收到了魏兴思转发过来的两封邮件,分别是焦耳和AM的审稿意见。

许秋首先打开焦耳综述的审稿意见,大致浏览了一番。

审稿人一共有三个,出具的意见全部都是正面的,编辑给的意见是小改。

其中,第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是“建议章直接发表”。

同时,他还高唱赞歌,吹了一波许秋和魏兴思对有机光伏领域的贡献,表示:“ITIC系列的开发是有重大意义的”

其实对方就是把许秋在焦耳章中评判自己组里工作的一段话改了改,然后放了上来。

从字表述上来看,这个审稿人应该是国内的研究者。

许秋推测估计是受益于ITIC系列材料,蹭了几篇章吧,因此格外的感谢原作者,具体判断不出来是谁。

第二个审稿人,明显也是国内的研究者,模板式审稿,先总评一段,然后分条列出建议。

不过,这次只有一条建议,那就是好心的指出了“章中引用献不全”,并附上三篇建议引用献的DOI号。

许秋查了一下这三篇献,有两篇是发在新刊Soar RRL上的。

这个新刊是Wiey旗下专门收录光伏相关章的期刊,之前组里投AM被拒的时候就被建议转过这个刊,那时魏兴思自然没有转。

同时,这个期刊估计是二区或三区的档次,不清楚有没有机会上一区,暂时不在组里的献检索库中,

另外一篇是最新出的一篇CM章,许秋之前写综述的时候,这篇CM还没有发表,因此也就没有将其放入综述章当中。

三篇章的通讯作者都是京航大的鲍原友,那么审稿人大概率也是鲍原友没跑了。

许秋把这三篇献全部插入综述章中对应的位置,不过,正内容却没有新增,也就是没有补充对应的字描述。

因为这篇综述主要是在讲魏兴思组里的工作,其他课题组的工作,除了徐正宏他们的IDTBR被单独拎出来提了几句,剩余的工作都没有提及的必要。

而且,一般研究者也不在意你有没有在综述中展开写他们的工作,主要在意的是有没有引用他们的章。

没办法,谁让现在科研圈里普遍看重引用次数呢,国内、国外都不例外。

许秋具体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

原:“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做了类似的工作710。”

修改后:“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做了类似的工作713。”

多了三篇参考献,不过是把引编号从710变更为713。

当然,带来的问题就是后续的献顺序全部都乱了,需要重新再整理一遍。

如果换做是魏兴思,遇到审稿人建议引用献时,他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用不在自己献阅读库中的献,除非那篇章真的是非引用不可。

也就是说,他只会引用那篇档次相对较高的CM,另外两篇Soar RRL就不引用。

魏兴思认为:“审稿人有建议的权利,章作者也有不采纳建议的权利,只要能拿出合理的理由就行,编辑那边都是有自己判断的,不会单凭审稿人的意见来决定一篇章。”

不过,许秋还是比较心善从心?的,索性也不挑挑捡捡,就全部引用了。

第三个审稿人大概率是个老外。

审稿意见写的比较“随意”,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

开始也是称赞了许秋和魏兴思ITIC系列的工作,将这个系列的工作称为是“BIG&hrough大突破”。

这也是一些歪果仁喜欢的表达,在表示强调的时候,就把整个单词都变为大写字母。

国内如果表示强调,书面上表达的形式是在字的下面画两个点,不过出现的情况比较少,可能只有在语课本上会有,通常都是用“”,甚至。

之后,这个审稿人还提了一些很具体的意见,有些碎碎念的样子,想到哪里说哪里,不是那种分条罗列的,诸如此类:

“作者你们为什么不聊一聊是怎么想到要做I这个结构的呢?”

“你们认为I单元相较于同类的饶丹宁结构有什么异同?是什么产生了两者之间的性能差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