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建造盛唐 > 第195章 莫名自污 英果类我

第195章 莫名自污 英果类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元瑷滔滔不绝的说着,相比固步自封,他更愿意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象。

不过,李元瑷突然万分严肃的说道:“为了我朝对外影响力,我们可以传授他们文化,让他们学习儒家经典。但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文化。在核心技术上,必须要做好绝对的保密措施,让我朝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如冶炼技术,制弩、炼甲、锻造、工匠等等,这些东西必须要保护好,这是我朝无敌于天下的保障。”

李治举一反三,说道:“如果是这样,国子监需要改制。我们以之吸引他国人才,焉能不重视自家人才?”

“当然!”李元瑷道:“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人才不可断链。不只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发展人才。自身硬,才是道理。所以要想真正的达到目的,首先要收去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特权资格,任重道远!”

国子监中最重要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其中国子学:学位三千人,入学资格是文武官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太学:学位五千人,入学资格是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

四门学的学位是一千三百人,入学资格是文武官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庶人子为俊士生。

几乎都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只有四门学中有八百个学位是平民子弟。

全国才录取八百人,入学难度可想而知。

但你真要免去这些官员后代的福利,全天下七品以上的官员一闹腾,唐王朝的机构瞬间就停止运转,不闹得天下大乱都有鬼了。

许敬宗道:“我们可以在重新建一所学校嘛,这样就可以免去此不必要的危机。”

“不可!”李元瑷道:“真要如此,就会出现两所学府相互敌视敌对,互相瞧不起。很容易激发矛盾,从而在庙堂上形成泾渭分明的局面。”

他可不想牛李党争提前出现。

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很窄,不像后世可以从事各行各业。这个阶段的读书人,只能买于帝王当官。

很容易就造成政治场上的敌对。

“所以,慢慢来吧!”

李元瑷并不想大迈步子,但说到这事,也想着要一步步的推动。

就跟科举一样,南北朝开科举,隋朝开进士科,然后才能到唐朝这里引发质变,开始允许任何人报考科举,真正的做到为国取士。

故而后世有人将科举归为唐朝绝对是无稽之谈。

没有南北朝的开科举,就不存在隋朝的进士科,没有进士科,唐朝未必会大胆的废除科举最大的弊端:仅允许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的人才有参考资格。

改制是循序渐进的,想要大踏步,下场估计会跟商鞅差不多。

现在不是一切都需要变化的奴隶社会,没有必要强改。

最关键的还是不现实,现在的李世民根本就没有精力做大的变故,李治还未掌权,得罪太多人,不太合适。

李治不经意的抬头看了有些站立不定的许敬宗道:“今日议论,唯我三人知晓。孤听得半句蜚语……”

许敬宗赶忙跪下道:“臣下生是太子的人,死亦是太子的鬼,请太子放心。”

他的表情有些惊惧,但是语气中有着一点点的兴奋。

富贵险中求,许敬宗因品行问题一直为百官所鄙夷,在朝中没有朋友。

能够成为礼部尚书,但全凭拍李世民马屁拍的好。

当然以他的能力干礼部尚书是绰绰有余的,可细论功绩,并不够资格。

这能够成为新晋太子党,许敬宗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李治颔首道:“以后得到什么消息,可来东宫与孤说道。你且下去吧!”

许敬宗躬身后退,脚步都有些飘飘然的。

李元瑷看着许敬宗离去的声音,会意一笑。

眼下李治需要的并非是刘洎这样的名臣,而是许敬宗这类的奸佞。

李元瑷在许敬宗走后,方才向李治说道:“这一步,我们是走错了,救刘洎最好的人选不是我,而是长孙司徒。”

李治脸色瞬间变了,半晌才道:“这是父皇的意思?”

李元瑷点了点头。

李治心思是何等机警,瞬间想到了原因,懊恼的一敲面前的案几。

他的选择其实没错,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正当壮年,身体突然急转而下,失去了最重要的时间。

李元瑷肃然道:“太子,这里只有你我,就把话说开了。皇兄是你最有利的支持者,有他在,任何人都撼动不了太子的位子。可现在他身体抱恙,谁都不知道他能支撑多久。你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重新拉拢一批大臣跟长孙司徒对抗,一但陛下有个一二,长孙司徒就是托孤重臣。你在那位置上没有坐稳,没有足够与之对抗的政治力量,真要将之视为敌人,等于逼迫他当霍光,将顺阳郡王迎回朝来。”

顺阳郡王即是前魏王李泰。

李治瞳孔一缩,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李承乾参与谋反,是没有希望的,李泰只是单纯的外放,身上并无恶迹,相反朝堂里还有不少他的支持着,其中还包括房玄龄的儿子,同样作为长孙无忌的侄儿,不是没有可能的。

李治懊恼道:“十六叔就这么不信我能够掌控局面?”他不是不能忍,只是很清楚,只要自己今日选择忍让,那就等于完全助长了长孙无忌的势头,那就得忍上至少十年。

李元瑷摇头道:“不值得,我大唐立国至今不过两朝。先皇一朝主要功绩在于对内一统,对外并不显著。故而我朝有今日声势,是陛下一手造就的,天可汗针对的是他个人。他一但遭遇不测,几乎所有外邦都会盯着我朝庙堂。如果他们发现新晋唐皇与权臣内斗,庙堂不稳会如何?还会老老实实的入朝进贡?就算太子勉强取胜,庙堂动荡过大,损失的也是我大唐的力量。”

“你我一起长大,太子的志向不逊色陛下,相信你也不想面对一个四方动荡的局面。”

“既然时间不在太子,那就退而求其次。长孙司徒并非敌人。他们扳倒刘洎,单纯的因为褚遂良跟刘洎争权,并非是为了与太子作对。我们的反应有点过激了,这样会暴露一些东西问题。趁着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太子不可再于长孙司徒置气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