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明天子 > 第一百零九章 唯有反腐,才能救大明

第一百零九章 唯有反腐,才能救大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谁敢这么折腾他学生?

朱由检之所以这么确定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下旨恩赏,还是因为张居正的严格要求。

朱翊钧从小就被张居正教育,要用手敕,而不要用口谕,防止被内侍矫诏,任何奏疏都要亲自批注。

所以大明的诰敕房,保留着万历宝宝十岁时候下诏罢免高拱,种种稚嫩的笔迹,都是万历宝宝十岁到五十八岁亲自签的奏疏和诏命。

所以朱由检对张居正乃大明摄政王的传闻,向来嗤之以鼻,若是张居正有心篡权,让万历宝宝往野了长,费尽心思的培养作甚?

朱由检有些犹豫的说道:“张居正的七世祖,也就是张同敞的九世祖张关保,曾经跟随太祖皇帝征战沙场,追随太祖皇帝大纛,每战必竭,战死于洪武三年的兴元之战。”

“还有这等旧事吗?”毕自严有些失神的问道。

毕自严显然是陷入了自己的沉思,压根没注意在皇帝面前失了态,朱由检抿了口茶,之所以讲出来,自然是为了收买人心。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收买人心,再多的伎俩都不算是伎俩。

说张居正是个大贪官的。

那和珅在嘉庆年间倒台的时候,上上下下查抄家产高达八亿两,到嘉庆手中不足一千万两,倒了一个和珅,肥了无数的京官。

后世有些人总是念叨的年少不知李鸿章,而立方知真中堂的李鸿章,在清末的时候,老佛爷建院子,他给两兄弟买地皮。

宰相合肥天下瘦,人人痛骂之,李鸿章死的时候,家中不算其余家产,仅仅白银现金就四千余万两。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

甲午海战之后,鞑清在李中堂的安排下,和日寇议和,最终协定了两亿两白银。

而两亿两白银约合34725万日元,当时的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仅为8000万日元。

和李中堂谈判的倭国外务大臣井上馨如此评价议和之事:“一想到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而被人心驰神往的民国政府,在1941年,美利坚对日寇宣战之后,才停止了这笔赔偿,即使剩下也所剩不多了。

朱由检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人们抱着张居正的海狗肾,这种一听就是杜撰之事,兴奋异常,仿若是知晓了天大的秘密,津津乐道。

但是对于李中堂和民国却是非常的喜爱,不自觉的回护。

就特么离谱。

朱由检回过神来的时候,毕自严还在自我沉思之中,他要想明白张居正到底是不是贪官,是不是权臣,也要想明白大明皇帝为什么讲这些秘闻。

“明年要查腐。吏治需要整顿,不查腐,就治不了漕运,治不了漕运,江南与大明朝廷离心离德。整治了吏治,就整治了漕运,就整治了地方的投献恶名。”朱由检轻轻的敲了敲桌子,对毕自严说明白了自己的想法。

朱由检也不顾毕自严能不能接受,想不想接受,继续说道:“而这半年,户部在京察之中与缇骑、番子通力合作已经初有成效,朕打算以户部查腐为由头,介入吏治,整顿吏治。”

“反腐才能救得了大明。”

毕自严整个人回过神来,喝了口茶压了压惊,说道:“万岁,查不得”

毕自严只是想告诉大明皇帝,应该从何如何整顿吏治,至于什么时候下手,毕自严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他只是上谏,告诉万岁爷应该有五年,十年以后的野望,而不是盯着眼下一点一滴。

但是他没想到万岁爷如此心急。

“查不得,有何查不得?京中三公六卿朕都给他查了,还办不了他们?!”朱由检没由来的一股火气。

唱高调的时候,朝臣们一个比一个积极,轮到做事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往后缩。

他大明皇帝都豁出去了,你毕自严怂个球?

“万岁,最近京中新政颇多,反腐这件事,臣以为还是暂缓。”毕自严还是反对,新帝登基后,做了很多的事。

杀了魏忠贤、设立西山煤局、设立蓟门火炮局、疏通通惠河、接见郑芝龙五关开海、与建州开始了第一轮的博弈、设立了班直军、渊阁重组、查抄京中买办梳理京中明公财产等等。

这些事,都充斥着一个字,急。

毕自严不知道万岁爷到底在急些什么,但是万岁这里一着急,那司礼监就会急十分,渊阁就会急百分,六部就会急千分,十三布政司就会急万分,各知府就会急十万分,各县令就会急百万分,到了大明百姓头上,就是急千万分。

他闭目良久的说道:“万岁,可知我大明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这等巨舶在海上如何调头?”

朱由检看这毕自严没有接话,他就是不配合,等着毕自严自己把话圆上,敢在大明皇帝问政的时候,玩这种话术的把戏!

毕自严乐呵呵的说道:“根据时人记叙,大明宝船单船调头就需要两个时辰,有一次出海,返航正是夜里,直接把海港的灯塔给撞了。”

“胡说八道!”朱由检嗤之以鼻的说道:“我大明海船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夜间一律不得泊船,酉时日入则不再进港,当朕没读过龙江船厂志吗?”

毕自严一愣,赶忙说道:“正是因为宝船转向不及,大明才有了夜间不入港的规定,万岁,臣万万不敢欺君,此事,还是发生在洪武年间的旧事了。”

朱由检这才了然,原来他想不明白的规定,是从这件事上来的。

“朕知道你在说什么。”朱由检当然清楚这个比喻的内在含义,是把大明比作了宝船,调头的话,要徐徐图之。

“不是朕想急。”

朱由检叹气的说道:“时不我待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