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给周氏兄弟送行(1 / 2)
对于赵括来说,李王后这个女人,那是相当不一般的。
在历史上,这位被称为“赵倡后”的王后,名声是相当差劲的。
在赵王死后,李王后据说又和赵王的庶生哥哥一说是堂哥勾搭上了,似乎还给对方生了一个孩子,总而言之就是关系相当的混乱。
赵括道:“她见本候要干什么?”
宦者令忙道:“老臣不敢随意猜测,但是有一个事情,就是自从那天复辟失败之后,李王后就一直拒绝和赵王见面了。”
听到宦者令的这个解释之后,赵括立刻就明白了是什么情况。
看来想的确实没错,李王后就是想要利用女人最优秀的一件武器美色,来引诱赵括。
赵括摇了摇头,淡然道:“本候不见她。
至于她和大王如果她想见大王,那就见。
如果她不想见大王,就随她去吧。”
宦者令闻言,赶忙应是,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宦者令当然是非常明白李王后究竟想要对赵括做什么的,作为一个相当了解李王后的人,宦者令其实也不希望李王后真的能够成为赵括的女人,一方面是李王后这个女人确实有点太过功利,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赵括现在毕竟名义上还是赵王的臣子,这要是真给赵王戴了一顶绿帽,多少也是显得有些说不过去,平白让赵括的威望受到损失。
解决了李王后的事情,宦者令也就离开了。
随后到来的是庞煖。
庞煖是来告诉赵括另外一件事情的:“根据君候的意思,已经宣判周氏兄弟死刑了,行刑的日子就在明天。”
赵括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周氏兄弟其实已经在大牢之中关了好几个月了,为什么赵括不杀掉他们,倒不是说赵括心慈手软,而是想要留着周氏兄弟的性命,让那些周氏的死忠们心有顾忌。
如今,整个赵国算是稳稳当当的掌控在赵括手中,那么周氏兄弟作为赵括最大的政敌,自然也是要除掉的。
庞煖问道:“君候,需要诛杀周氏全族吗?”
赵括皱眉,思考了一会之后道:“没有那个必要,周氏两兄弟,还有他们两人的长子处死即可,其他人的话就都流放到漠北去吧。
如果有老人的话,可以留在邯郸城中。”
庞煖脸上露出笑容:“君候仁慈,实在是国之大幸。”
赵括笑道:“看来庞卿也不赞成将周氏兄弟族诛啊。”
庞煖认真的说道:“从解气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杀了周氏全族最好。
但是如果从掌控赵国争取民心的角度而言,君候这样网开一面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们赵国之中,还有大量原本亲近大王和周氏的官员,他们的心中其实是很惶恐的。
君候现在展现出仁慈的一面,让他们知道连周氏大部分人都能被君候饶恕,那么他们自然就更加不可能被君候追究罪名。
如此一来,君候就算是彻底得到这部分官员的效忠,赵国官场从此再无任何对君候不忠的官员了!”
庞煖说话的时候,脸上也露出了佩服的表情。
杀人,谁都会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想要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让民心归顺,单单靠杀人是绝对不行的。
不杀人,这考验的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
有的人不杀,别人会说你是心慈手软,是软弱可欺。
但像赵括这样,只杀周氏最核心的四个人,放过了周氏其他几百口人,一方面起到了震慑赵国政坛的结果,另外一方面也向赵国政坛展现了仁慈,这种尺度把握得可以说是刚刚好,体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成熟。
庞煖回忆起刚认识赵括时候的那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再看着面前如今举重若轻,谈笑间收拢人心的赵括,一时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才十年的时间啊,武信君就已经从一个只会打仗,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智慧可言的莽夫,真正成长为一个国家的优秀统治者了!面对着庞煖的称赞,赵括笑了笑,站了起来。
“毕竟周氏兄弟当年也是帮过本候大忙的,既然他们明天就要走了,那本候今天去送他们一程吧。”
在庞煖的陪同下,赵括来到了邯郸城的大牢之中。
周氏兄弟被关在大牢戒备最为森严的一间牢房之中,看到赵括走进来之后,两人先是有些疑惑,随后看清赵括的脸庞,顿时大吃一惊。
“你武信君?”
赵括坐了下来,平静开口:“是我。”
周氏兄弟脸色剧烈变动,过了好几秒钟之后,周少奋开口了:“你来了,是要给我们送行的吗?”
赵括缓缓点头:“周卿,你确实很聪明。”
周少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能保持镇定,周少良却直接就傻掉了,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身。
周少奋叹了一口气,道:“老夫当初既然已经选择了和武信君作对,其实就已经有过这一天的心理准备,只是老夫厚颜想要请求武信君一件事情,那就是饶了我们周氏其他人的性命吧。”
庞煖道:“君候仁慈,除你二人以及你二人长子外,其余周氏中人全部流放边疆,老者可继续在邯郸居住。”
周少奋愣了一点,随后点头道:“那就多谢君候了。”
囚室之中一时间有些冷场。
赵括淡淡的说道:“周卿,你虽然和本候作对,但你也帮助过本候,所以本候送你一程。
你还有什么未了的愿望吗?”
对于赵括来说,周少奋是一个比较矛盾的人物。
在赵括刚刚起步的时候,周少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帮手,但是到了后来,等到扳倒了蔺相如和平原君之后,周少奋又成为了赵括的敌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少奋确实是背叛了赵括,但功过还是能够相抵的。
亦敌亦友,这句话用在周少奋的身上是最合适的。
周少奋闻言,认真的思考了一番,道:“老夫只有最后一个要求,如果可以的话,能让老夫刚刚出生的那个孙子将来进入到学宫之中吗?
老夫希望他能够好好的在学宫之中学习,将来做一个效忠于赵国的有用之人。”
这个要求让赵括有些意外。
所有人都知道,学宫其实就是赵括培养知识分子的基地,从这里走出来的士子十个里有九个半是忠于赵括的。
赵括道:“没有问题。”
周少奋长出一口气,道:“那就多谢君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