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坚守底线(1 / 2)
“你是惦记着哪部份的贷款吧?”刘主任笑问道。
“哈哈,我就知道瞒不过老哥你啦。”
“放心,农行那边开发区的20万的专项贷款早就给你办下来了,就等签字,但我估计现在你的家当,20万怕也不顶用吧?”
“的确不够,今年的货币政策咋样?宽松吗?”
“那就太宽松了,你不找我,我还要找你呢,现在的情况是有钱都贷不出去,现在我市的几家商业银行,到处寻找优质资产,但你得派人过来面谈才行。”
范阳表示了一番感谢,挂掉电话。
赶紧给刘鼎新再打过去。
让他亲自带人到汉中跑一趟。
那边的工地都快完工了。
还有一大堆事务需要处理。
想要获得商业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柿饼加工厂的班底还没搞起来,连核算财务的都没有,但有刘主任出面斡旋,还有15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再加上又属于鼓励行业,恰逢93年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积极一点,活动一下,贷个一两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忙了一阵就该吃晚饭了,赵光明和顺子睡得像猪一样,范阳有心想给他们接风的,去问几个外国人,也是早早就睡了。
“算你小子走运。”
范阳本来想狠狠的宰上一笔那个叫杨业的。
撇撇嘴算了。
而另一边,天山区。
一栋庄严,大气,占地面积庞大的办公大楼,外墙贴着蓝白色的瓷砖,门口一座大理石招,红色的铁皮字写着新缰维吾儿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
这是省一级的外经贸部直属机构,下设17个处,包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处,外国投资管理处,服务贸易处,还有市场体系建设处。
涵盖了包括管理,贸易,外商,投资,服务,等等方方面面的事项。
波特兰他们的投资管理,磋商,以及谈判都集中在这里。
三楼转角的一间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烟灰缸里插满了烟头,台桌上摆着几个搪瓷茶缸,几位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轮番对着塔城伊宁啤酒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王兆军,作着思想工作。
政策研究处的王副处长口水都说干了:“小王啊,如今时代在变,政策也在变,我也是人民公仆,会做损害集体利益的事吗?现在三资公司是大势所趋,接受外资,公有制仍然是主体得嘛,外资只占四分之一,我们还可以从裞收,劳务方面得到益处,还可以引进先进设备,打开外国的销售渠道,一举几得的事情,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这样搞,你不要老是用狭隘的眼光看问题,要适当的变通嘛。”
外商投资管理处的一位副处长,也在旁边说道:“目前引进外资是我们国家迫切的需要,是有健全的市场法规体系的,难道我们解释的还不够清楚?你到底是不相信我,还是不相信政策?”
王兆军四十来岁,76年参加工作,在伊宁啤酒厂做一名打麦工人,然后到塔城技校学习了酿酒专业,84年伊犁建立乌苏啤酒厂时,还曾调到伊犁担任过两年的车间主任,是一个实干派,一路干到伊宁啤酒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
国营企业改制过后,在王兆军的带领下,积极的适应市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目前伊宁啤酒厂的效益良好,在他手上经历了改革之初的阵痛,终于走上了正轨,前景一片大好。
正当王兆军踌躇满志的时候,竟然提出让外资入股,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厂址搬迁。
区委要求伊宁啤酒厂全面重组,由外商出资,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管理办法,沿用伊宁啤酒厂的生产班底,和现有销售渠道,最终建设成一流的啤酒生产企业,将厂址搬迁到头屯河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
可那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地。
“政策我知道,形势我也了解,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厂区的工人怎么办?这么大的厂子说搬就搬,兴师动众,万一搞垮怎么办?前几年厂子穷得揭不开锅,怎么不叫我搬?我读书少,但也知道什么叫优质资产,那些破产的厂子那么多,为什么不叫他们搬?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不同意,要吗我辞职,你们另找人干。”
王兆军撂挑子的话都说出来了。
“你看看,你看看,你这像是一个党员说的话吗?前几年,前几年谁又不难受了?现在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更要把握住机会,况且你是做出成绩了,不也应该为地方上的同志做出表率?”
一时间争吵不休。
同样的情景还在其他的几个会议室轮番上演。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厅长,兼自治区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荣军,一手捏着人中,脸上一抹疲惫。
深感发展的时机来临,任重道远,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是中央空降下来的,参与过蛇口工业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前期建设,空降过来主持新缰的对外开放,贸易投资两手抓,一上任就接连布局几大重要举措,其中一项就是建设头屯河经济开发区,可目前还只是一片荒地。
既要吸引外资,还要招收更多的本地企业,可落实的难度太大。
丝绸之路旅行团的6000万美元投资,都需要找到合资单位,并且外商的投资不能超过4分之1,谈何容易。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切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贸易上面必须保持顺差为己任。
简而言之就是不能吃亏。
他的对面坐着另外一名干部,穿着一身中山装,姓郑,是对外贸易处的处长。
负责进出口商品配额管理,组织实施工业产品,原材料,以及农产品的进出口计划。
还有进出口经营许可证。
是重要的执行部门。
也是外经贸厅的左膀右臂。
此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天已擦黑,办公室100瓦的灯泡亮度都还不够,桌上亮起台灯,厅长仍在低头审阅文件。
郑处长站起来,轻手轻脚的拿起茶杯,换上一杯新茶。
“厅长还是要以身体为重,要不先到食堂吃饭?”
“等会儿再说吧。”
郑处长轻手轻脚的回到原位。
过了十多分钟。
马厅长放下手中的文件,在桌子上掇了两掇,放进旁边的抽屉里。
给对面的郑处长扔过去一根烟:“那400万的贸易合同,进行得怎么样了?”
说到贸易合同,郑处长眼中一亮,对新来的马厅长闪过一丝敬佩。
英国人已经很有诚意了,既带来投资,还送上一份400万美元的贸易合同。
却没想到马厅长寸步不让,别人来者是客,却提出堪称无理的一系列要求。
不能采购粮食,棉花,羊毛,矿产资源,甚至连甜菜都不让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