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易英连弩(1 / 2)
李易看了黄月英一眼,发现她的脸上表情了然的同时还带着几分疑惑,也不解释,自顾自的开始组装。
因为缺少很多工具,而且赶时间的缘故,李易做的这些散件远远称不上精密,许多木料又经过了再一次的加工,这才勉强可用,甚至,有些部件李易干脆就是又重新做了一遍。
虽然有点小波折,但李易看了看手上这个比巴掌略大的,稍稍有些另类的手弩,擦了擦额头的汗,整体感觉还不错。
只是,最后一步却将他难住了,李易没能在蔡玉这里找到适合做弓弦的材料,这让他感觉很遗憾,骨架已经是粗制滥造了,如果再用上普通的棉线,那实际效果恐怕就要无法直视了。
就在李易苦思寻找替代品的时候,黄月英忽然起身跑开,几乎是瞬间,李易双腿的肌肉下意识的绷紧,但马上又放松下来。
只见黄月英跑到角落里打开了一个小匣子,看模样与蔡玉房间的摆设有些不搭,想来是黄月英自己的带过来的。
黄月英在里面摸了摸,很快又跑了会来,手中多了一截三尺来长的细绳。
“给。”
“嗯,多谢。”
李易接过那细绳,拉了拉,有点弹性,虽然不知是什么材料的,但是很劲道,笑着表示满意,然后就将细绳搓了搓,当做弓弦上好,又将早就削好的七八根细长的竹签子依次放入了手弩上部的一个匣子里面。
检查了一下,没有其他问题,李易将手弩递给黄月英,道:“你试试。”
黄月英没犹豫,她之前就看出李易做的这柄手弩虽然在做工上有些粗糙,但其中结构却有相当的不凡之处,一些甚至是她完全没有想到过的,因此,早就想上手试试了,见李易递来,也不客气,拿上手左看右看,就开始寻找“靶子”
视线扫过李易身上的时候,黄月英心里其实是有着强烈的,对李易扣动机括的冲动,但深吸一口气还是忍住了,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那连续遭罪的床榻上,然后双手平举握着手弩,对准帘子,开始连续的扣动机括。
“嗖嗖嗖……”
“噗噗噗……”
随着一连串的箭矢掠空声,以及帘子上不断发出的沉闷的摩擦声,只见一支支数寸长的小箭自手弩的前端飞射而出,如连线一般,快速打在了帘子上面。
见状,李易松了口气,自己的手艺还是可以的嘛。
黄月英目光中的兴奋之色也是非常明显,只是在李易的角度无法看清楚罢了。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因为帘子的质地柔软,不怎么受力,而且李易也怕黄月英给他来个倒戈一击,这些箭矢他只是简单的将头部削了削,论及锋利比牙签要差上许多,最终只有两三枚刺入帘子挂在了上面,其余全都在撞击后落回了地上。
近十枚小箭,不到一个呼吸的功夫射完,黄月英明显有些遗憾,又不甘的扣动了一下机括,确认真的是没有了,就想将那些箭矢捡起来重新装好,然后再来一遍。
不过,黄月英刚一弯身,这才忽然想起,旁边还有个人呢,赶忙又站好,而且下意识的将手弩放到了身后,然后想到这是李易做出来的,赶忙又放回身前,同时感觉自己刚刚的行为有些丢脸。
不过李易却不那么认为,反而觉得很可爱,因为这样子才是少女啊!
李易微笑了一下,没有发出声音,直到看的黄月英很不好意思了,这才问道:“好玩吗?”
黄月英张嘴就想说好,可心里一琢磨,感觉这话里似乎有一股子怪味,再加上她已经不是那么害怕李易了,干脆也不回答,直接问道:“敢问襄侯,这lián fā shou弩是何人所做?”
黄月英目睹手弩制作的全过程,虽然结构上算不上复杂,却颇为巧妙,试问让她自己来做,多半是做不出来的,于是,心中不由得对设计出连弩之人有些佩服。
李易的鼻子里发出了轻轻的哼声,听上去似乎有些不满,等吸引了黄月英的目光,这才点点自己的鼻尖道:“自然是李某人了。”
“襄侯做的?”
黄月英脸上很是诧异,而且有很明显的怀疑之色。
“如假包换,正是李某。”
李易双手后背,一脸自信,毫不客气,再次肯定就是自己。
既然洛神赋都抄了,节操已经见底,也就不差这个小玩意了。
说来,李易会做这种连弩,也是个有趣的事。
李易穿越前,正流行禁qiāng,连玩具qiāng打气球也不能耍了,李易虽然成年了,却是个爱玩的,琢磨了琢磨,就在网店上买了一种,用冰棒棍子做的,很简易的,只能用来发射牙签的“连弩”模型。
然后李易就着手“解剖”,确认结构之后,自己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放大比例的,然后各种砰砰砰,那感觉老来劲了。
当时李易只是做着玩,没想到自己会穿越,而且还会在黄月英的面前用上。
听了李易的解释,黄月英抿着嘴唇,没说话。
这年头没有科学家,也没有职业的发明家,但如果非要评定的话,黄月英绝对会算一个,甚至能当得上权威。
此时虽然李易说的脸不红心不跳,直言这手弩是他做的,但黄月英却无法相信。
因为李易给她的感觉,或许很聪明,或许动手很灵活,或许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以及更多的缺点,但李易实在不像是一个可以对着一堆木料一琢磨就是几天,甚至几十天的人。
没有那种极安宁的耐心,绝对难做出好东西。
而且,以李易的身份,他也没时间琢磨这个。
所以,黄月英压根不信,只当李易是剽窃了那位高人的成果,却反过来在她面前显摆。
李易看了眼黄月英的表情,心中疑惑,她干嘛如此怀疑?
不过李易的脸皮也是相当厚实,虽然心里纳闷,表面上却是老神在在,自顾自的说道:“李某在军中之时,见许多军士不喜用弩,而独好长弓,问起缘由,只说是手弩虽然威力不俗,但上弦太过麻烦,远不如弓箭快捷。”
“当时李某便想,若能做到一弩十矢,只要有三千连弩,一声号令之下,顷刻间数万箭雨铺天盖地,纵然对敌万军,破之不过弹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