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朝(上)(1 / 2)
桓陵与桓让兄弟站在后院的池塘边,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家常,谢徵倚靠在护栏上,悠哉游哉的向池中投喂鱼食,忽见门房急匆匆跑过来,向桓陵禀道“县侯,宫里头来人了。”
听到这话,桓陵下意识的望着谢徵,以往每每宫里头有人来传话,必是召谢徵进宫的。谢徵却是不慌不忙的,她只侧首看了桓陵一眼,而后便看向门房,却听门房接着说道“说是陛下要召见县侯和二郎君,传你们速速进宫面圣。”
闻言,桓陵与谢徵皆愣了一下,唯独桓让,眸底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他夹在二人中间,并不同于桓陵与谢徵那般诧异,反倒像是对今日的传召期待已久,他知道,必是萧晔那边已经为他打点好一切,而今日萧道成召见,想是要给他下委任状了。
“召见我和仲璇?”桓陵恐怕自己听岔了,又恐怕是门房听错了,是以再三确认,想他一个闲散万户侯,位高而权低,除了手里头那么点府兵便算是一无是处了,平日里不涉朝政,也不涉党派之争,萧道成这好端端,召见他做什么。
还有……他为何要召见仲璇……
门房冲桓陵点了点头,紧接着又说道“大内官就在前院等着呢,县侯还是快些带二郎君过去吧。”
“大哥,陛下召见我做甚?”桓让拉扯着桓陵的衣袖,佯装出忐忑不安的神情,桓陵抽回袖子,道“不必担心,万事有大哥挡在你前头。”
桓陵说罢,就动身赶到前院,桓让亦是紧随其后,兄弟二人跟随前来传话的内监,一道赶往宫里。
谢徵望着桓让愈走愈远的身影,皱了皱眉头,萧道成召见桓陵,许是有什么正事,可召见桓让就不一样了,桓让并未入仕,到如今都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即使他出身谯郡桓氏,也不过是个庶出的,试问萧道成又是从何得知他的存在?
玉枝站在谢徵身后,见谢徵看桓让看得出神,便轻轻唤了她一声,拉回她的思绪,问道“娘子怎么了?”
谢徵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又长长的吐出,只回道“没怎么。”
她说罢,就随手将手中的鱼食尽数抛洒在池塘里,随后便带着玉枝回房了。
萧道成正在式乾殿,桓陵与桓让跟随内监走到式乾殿外不远处时,桓让又装模作样的问了问内监“中贵人,可知陛下召见桓某与兄长究竟所为何事?”
内监回头冲他笑了一声,只说道“放心,陛下今日心情大好,召见二位,自不会有什么坏事的。”
桓让闻听此言,愈发确定了他心中猜想,看来他的好日子果真是要来了!
内监领着兄弟二人上殿,彼时萧道成还在批阅奏表,内监禀道“禀陛下,永修县侯和桓二郎君到了。”
萧道成闻言方知二人已至此,他抬眸,望见桓陵与一眉清目秀的郎君站在底下,顿时面露欢喜,他笑道“来啦。”
说着,又冲传话的内监摆了摆手,示意他退到一边。
桓陵给桓让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跟着自己一起行礼,他继而跪地,桓让于是也跟着跪下。
“臣永修县侯桓陵,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桓陵说罢,这便伏地叩首,桓让于是也照模照样的俯首,却没有言语。
萧道成眼中含笑,他伸出两手,皆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对着底下的兄弟二人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二人起身,嘴上也不忘笑道“不必多礼,快快起身。”
“谢陛下,”兄弟二人一齐站起,萧道成坐在上面,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的打量着站在桓陵旁边的玉面郎君,看他长得倒是白白净净的,却是满身的书生气,想来也只是读过些书,知道些为人处世之道而已,至于大才,他却是没看出来。
可他若当真没有大才,又何至于让南康郡公褚渊和光禄大夫王僧虔(王俭的叔父)这两位老臣联名举荐呢?
或许……人不可貌相吧。
“你就是桓让,桓仲璇?”
萧道成一双眼睛仍然紧盯着桓让,时刻都在打量着他。
桓让低头,拱手作揖,应道“正是草民。”
“可知道朕今日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桓让心中固然知道,却也佯装不知,他这就回话“草民愚钝,不敢妄自揣度圣意。”
萧道成索性直入主题,说道“如今御史台缺了一位检校御史,有人向朕举荐,说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胜任检校御史。”
桓陵听到此时,方才知道萧道成召见桓让究竟是为什么,原来他竟是要让仲璇入仕!
本朝的选官乃是九品中正制,即为各个州郡皆有一位中正,负责人才筛选,建康的中正,如今是由司徒南康郡公褚渊代职,可仲璇在建康还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怎会与南康郡公结识,还能让他举荐他入仕?
桓让也知要客套一番,便假装低调,言道“让陛下见笑了,草民不过是读过几本书罢了,却是个庸碌无为的小辈,怎堪当大任。”
萧道成一向都喜欢谦卑恭谨之人,听桓让这般评价自己,他倒是有些赏识了。
“桓陵,朕听说,你们的母亲,出身陇西李氏?”
萧道成早听说过,御史大夫李叡,其实就是永修县侯桓陵的亲舅舅,这桓让既是他弟弟,自然也是李叡的外甥,如今褚渊和王僧虔可是举荐桓让到御史台赴任的,那桓让到时不正好就是在李叡手底下做事?
这褚渊乃是司徒,举荐人才自然是他份内之事,而王僧虔虽为朝中股肱,却不干涉党派之争,他们二人联名举荐桓让去御史台,萧道成本能的以为是李叡嘱托他们举荐自己的外甥,却看不出他们两位其实是被萧晔花言巧语哄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