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击沉英军战船 挺近大金沙江(1 / 2)
第三十二章 击沉英军战船 挺近大金沙江
穆义和吴三桂、郑芝龙在洪泽湖号上,望着远去的码头都很兴奋。www.126shu.com
吴三桂说:“哎呀!我更喜欢陈总这个人,太对我的脾气!”
郑芝龙也说:“也就是陈总能发回这样的电报!呵呵!这才是军人!”
原来,穆义他们把德川家纲派了特使说的话报告了家里,结果陈玉峰发回来了一封电报说:“既然他们这样说了,你们就该知道怎么办了!”
吴三桂和郑芝龙看了这封电报简直没乐坏了,穆义尽管还控制点儿,也是高兴的不行。他们最怕的就是啥“注意尽量减少不比必要的伤亡”之类的话。有的时候为了减少无辜者的伤亡,自己的队伍就要增加很大的伤亡。
陈玉峰的电报,让吴三桂啥时候想起来都会止不住的说上几句。
就在穆义带着大军起航准备攻击本州岛的时候,到达西洋(印度洋)的窑岗水军战船发回电报,他们在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遇到了英国人战船。
张知木听到欧阳鹤打来的电话,想了一下,说:“告诉水军,不管谁的船,立刻驱离,不听话就击沉他们。很显然英国人已经插手缅甸,没准这次缅甸人向北进攻,就有英国人支持的原因。我们大明朝和缅甸打了近一百年的仗,缅甸人占了很多便宜。我们不管谁插手,都要把缅甸全部拿回来。”
欧阳鹤放下张知木的电话,对陈玉峰说:“张总的意思是,不管是谁,立刻驱离,不听话就击沉他们。看来英国人已经插手缅甸的事。”
“这不奇怪,西夷人已经将手伸到南洋,他们没有理由放过缅甸。”陈玉峰看着地图说,“马上也要通知秦鹏注意这些动向。”
秦鹏回电报说:“我们也发现,缅甸军队用的火器要比以前强不少,很可能都是英国人支持给缅王的。我们会注意这些动向。现在我们从东西两个方向,分两路向南推进,已经占领了孟定府、孟艮府、景迈、孟养、蛮莫、木邦、江头城、莫里。正控制进程,等待水军从南面沿着大金沙江向南进军。缅甸军队已经没有办法和我们对抗,缅北各族百姓们非常支持我们。我们向南进剿,都是各族百姓给我们带路。”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都想在东方获得最大利益,因此他们也是争来斗去,但是西方人有一个好处,他们发现这样下去,谁也占不到便宜,马上就能达成默契。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在印度尼西亚群岛,而英国人就在中南半岛。当然,英国人很快就在印度站稳了脚。此时印度莫卧尔帝国既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英国人一时无法占领内陆的广大地区,只能在印度东西海岸抢占据点,进行海上抢劫与掠夺性贸易。莫卧尔帝国之所以允许这些“东印度公司”存在,是因为西欧商人手中有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和黄金,他们可以大量购买印度精美的棉织品和丝织品,这促进了印度出口商品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出口商品的增长还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但是英国人哪能满足印度这一个地方,眼前的缅甸早就成了他们的目标。不过英国人还是采取慢慢渗透的办法,他们不急于对缅甸先手,先开使进行互利的贸易,这样缅王当然高兴了。等英国人进一步接触到了缅甸人,他们就发现缅王不满足现有领土,对北面的领土觊觎已久了,但是现在军力不足。所以英国商人投其所好,给他提供了最好的火炮和火枪。这下子,缅王对英国人另眼相看了。武力得到大大提高的缅王,不知道大明朝那边已经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竟然开始向北面进攻。很快他们感到把脚踢到石头上了。一开始突然袭击沾点便宜很快就有失去了,同时还损兵折将的。好在大名朝军队没有马上向他们进攻。缅王以为,大明朝军队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些官员都不求进去,怕担责任,没有事尽量不找事。都想熬过任期走人完事。
可是过了春节,缅王几乎每天都能得到各地传来失守的消息。这弄得缅王几乎夜夜噩梦,因为他派出去的军队,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几乎没有任何抵挡能力。没有办法缅王,又向英国人求救。
英国人一听这事当然高兴了,他们等得就是这一天,英国人告诉缅王,他们可以派战船到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协助缅军作战,凭借英国人无敌战船上的大炮,一定能战胜大明朝军队。
缅王当然高兴了,他还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英国人的目的是战船来了就不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