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整军演武(2 / 2)
“君上,临淄城中有公室的士卒不下万人。各个大夫手下也有族亲和私属。
士与国人每年都进行军事训练。只要我们征召起来,马上就是一支大军。”
在春秋之时并没有常备军,或者说常备军很少。由于此时普遍施行国野分治,国人野人之间阶级明显。
国都里住的是西周分封时,跟随着诸侯就国的贵族和士兵。他们和主动投靠的当地贵族相融合,被称为国人。
而被征服的土著部族只能居于外,被称为野人。
征服者们为了镇压叛乱势力,维持自身的武力优势,就不允许野人参军。
国人们他们此时就和西方同期的公民差不多,有一定政治权利,但也要缴纳军赋和服兵役。
而野人则可视为自由民,只能干种地、工匠、商贾之类的工作,不允许参军打仗,几乎没有向上层爬的机会。
至于奴隶,那来源可就比较杂了,不过基本上是战俘和戎狄蛮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士”就算是这时国家的常备军了。但士也承担着低级官吏的职能,他们也是有俸禄拿的。他们并不需要务农,而是练习武艺和驾驶战车等,靠庶农们种田供养。
在战场上有作为驾驶战车的甲士。也有穷的士没有战车可乘,但基本上有甲胄,可以作为战车周围的步兵参战。
而国人们也就是庶民了。他们的地位要高于野人,但也要缴纳军赋,每年参加军事训练。
此时的军训往往被整合在田猎之中,春夏秋三季还要务农,规模不大,冬天就成为演武习兵的好时节。此时,国君会组织起军事演习,每隔三年还要进行校阅。
据说,在理想的情况下,国人成年就要前往王宫国都戍守一年,学习武事。之后还要在边境戍边一年,被称为戍卒。
当然这只是个理想状况,也许在西周初立,小国寡民还能适应。但
随着时代发展,庶民们每年都要定期轮流服役。每逢战事,都要被征召,或作甲士,或为徒附,他们也是公室军队的主要来源。
至于野人,也就和民夫差不多,论地位,还要差些。
此时的齐国光临淄一地大概就可以动员兵车三百乘,士卒万人。对比公子纠手下的兵车百乘,士卒三千来要强得多。
所以小白就决定明日从临淄征召士兵,主动出击,进攻公子纠和鲁军。
此时的军队编组以战车为单位,一般由四匹马拉一车,车上甲士三人,分为车左、车右、和御手。
车后一般还跟着七名甲士,这些人算是较穷的士人,地位要比国人稍高,管仲可能就当过这种士。
除此之外,还有国人中的徒附,也就是无甲步兵。一般也有个二三十人,作为战车的护卫力量而存在。
至于野人和随军奴隶们也就负责点后勤工作,还要防止他们反叛,逃亡。
当军令发布,一支军队很快就召集起来了,近处的士兵们自带三天干粮赶来服军役。
小白先让人杀猪宰羊,赐酒肉慰劳一下他们。一边整编戎武,准备进攻公子纠。
三日后,小白命鲍叔牙和高傒统领大军出击。
由于齐军刚受到酒肉款待,士气旺盛。而鲁军士卒劳苦,远离鲁国,护送公子纠的任务还失败了,所以士气不高。
齐鲁两军稍一交锋,鲁军便溃败了。公子纠和召忽、管仲等人只好逃向鲁国。
鲍叔牙和高傒率军稍作追赶,便撤军返回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