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不想走?挖地道(1 / 2)
ntent
抵达对岸后,凤翔竟亲自率队在江边等候,于寒问起后,才知道是对岸激战的动静引起了他的警惕,起初以为是俄军攻城,后来才知道是海兰泡城中发生了交火,但凤翔仍不敢大意,带着亲卫及手下到江边巡查防务。
得知是于寒带两百多人整出来的动静,救出这么多人不说,还能全身而退,他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沙俄碰到了厉害的对手,忧的是于寒迟早会再和朝廷对上。
于寒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却佯装不知,乐呵呵地将他引到了柴油艇前。
看到密密麻麻这么多船,凤翔早就眼馋不已。他身为瑷珲副都统,兼着江防之责,却没有几条像样的船。
于寒点了点人数说道:“凤都统,这些船中,留一百条给你!不过,这些个百姓,他们的去留,还望能遵从个人意愿。”
凤翔肃然道:“于大人客气,眼下大战将起,他们刚劫后余生,我也不忍看到再受兵燹之灾。说实话,如果不是担心影响士气,我都准备将城中百姓劝离了。
这些船恐怕价钱不菲,这个人情我可落大了。你放心,我定当向将军禀报,如数付款。”
于寒摆手道:“凤都统与将士们守土保民,奋不惜身,区区几条船算什么?这话就不要提了。”
凤翔拱手道:“于兄弟大义。”嘿,这就称兄道弟了。
于寒顺杆往上爬道:“凤兄客气了。我还有东西相赠,就在这几条船里。”
凤翔谢过之后,十几个清兵连忙登船察看,揭开一块块甲板,只见是一个个长条木箱,打开一个后,全是崭新的步枪,这是从阿穆尔军区的军火库中弄到的。
还有好几艘船上装着弹药,全部搬下来后,共计有三千支步枪,三十万发子弹。这些交给凤翔,于寒也算兑现了诺言。
凤翔再次惊喜,都忘了问这么多军火怎么从那么多俄军手中抢出来的。
又客套一番后,于寒又率部到了江东,这次将阿古达木的骑兵营以及从瑷珲城中借调的几十个官员、小吏也带了过去,船嘛,让士兵们围着,继续用锻造炉好了,人全装上不说,将特一团几百匹马拉了过去。
这回他们没有直接去大泊子村,而是来到六十四屯的西北侧,特一团士兵散开后,分别去了后屯、腰屯这些村子,那些官吏则是来劝说百姓撤离的,让他们嘴皮子总比士兵的好使。
和先前一样,有人愿走,更多的人则不愿意。
天近黄昏的时候,一大帮人蔫巴着表情来到了后屯,于寒就呆在这里的江边垂钓,以他的本事,扎鱼没问题,钓鱼就呵呵了。
“都不愿意走?凤都统的公文也不好使?”于寒没有惊讶,毕竟已经领略过一次了。
官吏们却忐忑不已,被派出公干,业绩却一塌糊涂,肯定会影响考评的。
一个吏员说道:“大人,愿意走的,大一点的村子也就百十号,小点的村子就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个人,下官实在是尽力了啊!”
于寒收起空空如也的鱼竿,脑筋一转说道:“各位辛苦了。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劝走一个算一个。先吃饭吧,等会把去过的村子落个清单给我。”
几个官吏自然没意见,于寒要核实是必然的。
于寒可不是要核实,而是另起了打算。劝走所有人是不可能的,而且留下的占了大多数。
既然如此,就试着守住这里好了,而且六十四屯属于瑷珲副都统的辖区,就算将军队驻扎在此,只要凤翔没意见,沙俄明面上也不能说什么。
等这些官吏们走后,于寒将特一营二、三连所有排以上军官召集在一起,在一张纸上横画竖画,一边解释着,并附上局部大样图和注释。
只见一条条暗道、竖井纵横交错,彼此连通,出囗也花样百出,磨盘下、炕洞、灶台、水井壁……
于寒这是将几十年后的地道战搬到了这里,空间向北推移了两千公里,对手也从倭军变成了俄军。
特战旅的士兵们可没接触过这个,顿时大开眼界,明白自己的任务后,四下散开去了先前的村落,另一部分士兵开船转移百姓,瑷珲来的官吏们则继续劝其他百姓过江,阿古达木的骑兵营则担起了警戒任务。
将马带了过来,于寒等人的行动速度也快了很多。官吏中不能骑马的也都配了马车,轿子是别想了。
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人撤走,但撤走的仍只是少部分,更多的人还是故土难离。
这个时候,每个村子都出现了一些身穿迷彩装的士兵,手中拿着图纸,将各村各户召集到了一起,不耐其烦地解说起来。
于寒将手下撒出去后,突然一拍脑袋,想起很多苦力是在附近挖矿的,这些人挖地道岂不是内行?他立即翻身上马,一骑绝尘奔向大泊子村。